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六经》的阐释与意义的衍生——略论中国文化的三种意义生成方式
引用本文:杨玉华.《六经》的阐释与意义的衍生——略论中国文化的三种意义生成方式[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1).
作者姓名:杨玉华
作者单位:四川联大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博士生
摘    要:《六经》作为儒家思想的原典,对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发生过巨大影响。后人对《六经》的种种解读和阐释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及主要内容,中国文化的意义在无数的注而又疏中得到了衍生与发展。纵观汉代以降对《六经》的阐释,可以发现中国文化的三种主要意义生成方式,即政教伦理型、“六经注我”型与客观求真型。三种方式并非独立自足,而是在各有侧重中彼此交融,共同建构了中华文化中兼容万有,消纳异端而又生生不已的内部机制。

关 键 词:阐释  意义生成方式  儒家  中国文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