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蜈蚣粗毒的生物活性
引用本文:汪猷.蜈蚣粗毒的生物活性[J].科学通报,1985,30(3):218-218.
作者姓名:汪猷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汪猷,陈耀全,韩友娣,张云岩,徐寿龙),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谢慧琴)
摘    要:在我国少棘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Koch)作药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本草纲目》载蜈蚣主治小儿惊痴、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疠等症。但对少棘蜈蚣毒素的性质,则未见研究报道。蜈蚣毒液是由它的第一对颚足分泌的。在捕捉活动物为食时,以锋利的毒颚刺入捕猎对象的身体,分泌出毒液使猎获物麻痹然后咬食。据生物学工作者和产地群众反映,人被少棘蜈蚣叮咬后产生剧痛,伤口周围红肿,波及附近淋巴,产生硬结,疼痛可持续数小时,但未发现致命事例。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