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Co(phen)_3]~(3+)和SWCNTs促进钌(Ⅱ)配合物对牛血清蛋白的电催化氧化
引用本文:蔡雪萍,陈琳琳,许旋,李红.[Co(phen)_3]~(3+)和SWCNTs促进钌(Ⅱ)配合物对牛血清蛋白的电催化氧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7(2):32-38.
作者姓名:蔡雪萍  陈琳琳  许旋  李红
作者单位: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州 5100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27107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351063101000001;S2012010008763)
摘    要:应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荧光光谱法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Co(phen)3]3+(phen=1,10-邻菲咯啉)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促进Ru(bpy)2(tatp)]2+(bpy=2,2'-联吡啶,tatp=1,4,8,9-四氮三联苯)在铟锡氧化物(ITO)电极上对牛血清蛋白(BSA)的电催化氧化.结果表明,Ru(bpy)2(tatp)]2+、BSA、Co(phen)3]3+和SWCNTs间相互作用明显,BSA-SWCNTs的加入促进了Ru(bpy)2(tatp)]2+在ITO上的电化学组装,Co(phen)3]3+的加入则促进了组装到ITO电极上的Ru(bpy)2(tatp)]2+对BSA的电催化氧化,在连续微分脉冲伏安图上呈现一个类似于色氨酸电催化氧化的特征氧化峰.通过改变离子强度、Ru(Ⅱ)或Co(Ⅲ)配合物配体结构和BSA浓度的研究发现,增强BSA与双金属键合剂间作用的因素有利于Co(Ⅲ)配合物诱导Ru(Ⅱ)配合物对BSA的电催化氧化.此外,BSA的电催化氧化响应在0.3~1.5μmol/L BSA浓度区呈线性增加变化,Co(Ⅲ)配合物的伏安响应呈线性减小.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双金属键合剂对蛋白质的电催化氧化作用,为蛋白质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关 键 词:牛血清蛋白    钌(Ⅱ)配合物    钴(Ⅲ)配合物    碳纳米管    电催化氧化
收稿时间:2014-07-03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