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华猕猴桃果实青霉病抗性差异研究
引用本文:季春艳,张琳,刘现稳,李欢欢,刘永胜,苗敏.中华猕猴桃果实青霉病抗性差异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2(9).
作者姓名:季春艳  张琳  刘现稳  李欢欢  刘永胜  苗敏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安徽阜阳 236041;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青霉菌引起的猕猴桃果实腐烂是猕猴桃果实成熟和采后贮藏中的最主要病害之一,为了研究中华猕猴桃对青霉病抗性的差异,文章以中华猕猴桃中的红阳、翠玉和16A 3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各品种在受到青霉菌侵染后菌斑大小以及抗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包括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种酶在青霉菌侵染后不同时期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POD、CAT及PAL的量变化趋势从大到小依次为翠玉、16A、红阳,而MDA的量从小到大依次为翠玉、16A、红阳。综合菌斑大小的变化,该研究表明翠玉对青霉病抗性最大,其次为16A,红阳的抗病性最低。POD、CAT及PAL量的升高可以提高果实对青霉菌的抗病性。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猕猴桃青霉病和提高青霉病抗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 键 词:中华猕猴桃  采后  抗病  青霉菌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