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天安门诗歌”运动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轫
引用本文:刘新生.“天安门诗歌”运动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轫[J].枣庄师专学报,1996(2):26-29.
作者姓名:刘新生
摘    要:中国文学的发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逢文学改革,诗界都走在了前面.只从近代说起,黄遵宪提出的“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提出了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改革更新,为后来的“小说界革命”发出了先声.作为现代文学革命肇始的成果,胡适、沈尹默、刘半农的几首诗是应该给予注意的.它们宛若几朵稚嫩的小花,略带几分羞涩却又是倔强地开放在荒凉的文坛上,虽然比不上鲁迅的《狂人日记》那样石破惊天,但他们作为尝试首先问世,其意义是深远的.6O余年后的“四五”天安门诗歌运动,是与政治斗争密切相关的旨在唤起民众觉悟的文学参与.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没有提出明确的文学革新主张,但诗歌刺激、引发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思想的活跃、观念的变革,对政治、文学产生了巨大的积极的影响,成为标志一个时代终结、一个新时代开始的界碑,代表着一个新的文学发展史的开端.

关 键 词:“天安门诗歌”运动  中国  当代文学  科学精神  美学原则  语言风格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