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蓝莓铁代谢调控机制初探
摘    要:蓝莓(Vaccium spp.,Vc)铁(Fe)吸收较为低效,易出现失绿症状,但相关机理仍不明确.通过水培实验,探究了蓝莓对缺Fe处理的生理响应和Fe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变化,并将蓝莓Fe代谢相关的关键基因VcFER和VcIRT1遗传转化至拟南芥对应的同源基因突变体中,探讨其对Fe营养吸收调控的机理.结果表明:蓝莓缺Fe处理30 d后,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约为对照组的1/2,蓝莓叶片光能转化效率及根部Fe含量远低于对照组,而叶片和根系中铁还原氧化酶(FRO)活性均高于对照组;qRT-PCR表明,缺Fe处理后VcFER,VcFRO2,VcIRT1和VcNramp3基因在蓝莓根系中的表达显著上调,而与酸化根际密切相关的VcHA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拟南芥转基因atfit/VcFER,atirt/VcIRT1植株分别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由缺Fe引起的黄化症状,但尚未完全恢复.综上所述,VcHA基因表达未见适应性提高,根际酸化能力较弱,VcFRO2与VcIRT1基因表达对缺Fe环境反应滞后,这可能是蓝莓Fe代谢低效的主要原因,该研究为进一步在生产实践中提高蓝莓Fe代谢效率奠定理论基础.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