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甘肃西峰黄土-古土壤剖面的碳酸盐与有机碳的碳同位素差值(Δδ13C)的变化及其古环境意义
作者姓名:宁有丰  刘卫国  安芷生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5;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学院,西安,710048
2.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5;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西安,710049
3.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5
基金项目:致谢 感谢武振坤,宋少华博士在野外工作中给予的帮助.本工作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599422,40523002,40121303)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2004CB720200)资助.
摘    要:选取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的甘肃西峰剖面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该剖面末次间冰期以来土壤有机碳和全岩碳酸盐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 该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SOM)变化范围为−23.8‰~−20.2‰, 间冰期偏高, 冰期偏低. 全岩碳酸盐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TC)变化范围为−8.5‰~−3.6‰, 但总体显示出与δ13CSOM值相反的变化趋势, 即δ13CTC值在冰期偏高, 而在间冰期偏低. 土壤无机碳酸盐碳同位素与有机碳同位素的差值(Δδ13C)的变化范围为14.1‰~19.4‰, Δδ13C值的大小反映了源区原生碳酸盐物质在全岩碳酸盐中所占相对比例的多少. 据此, 计算了西峰剖面源区碳酸盐的贡献: 在黄土沉积阶段, Δδ13C值较大, 源区碳酸盐与次生碳酸盐的相对比例最高可达6:4; 而在古土壤(弱古土壤)阶段, Δδ13C值较小, 原生碳酸盐物质的相对比例低. 同时, 由于风尘颗粒包含了原生碳酸盐物质, 研究认为黄土沉积中的Δδ13C值变化指示了粉尘对黄土高原的贡献程度.

关 键 词:黄土-古土壤  有机碳  碳酸盐  碳同位素  末次冰期-间冰期
收稿时间:2006-01-20
修稿时间:2006-01-202006-03-30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