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合肥盆地花岗岩砾石的同位素年代学示踪
引用本文:刘少峰,张国伟,张宗清,苏尚国.合肥盆地花岗岩砾石的同位素年代学示踪[J].科学通报,2001,46(9):748-753.
作者姓名:刘少峰  张国伟  张宗清  苏尚国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9772119,49732080)资助项目.
摘    要:通过对金寨县三尖铺组和凤凰台组沉积剖面中花岗岩砾石岩石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分析证明,作为合肥盆地主要物源区的大别山或北淮阳地区原始存在同碰撞造山后的花岗岩。砾石样品锆石U-pb不一致性下交点年龄为214Ma左右、白云母^40Ar/^39Ar年龄为196Ma左右、钾长石K-Ar年龄为181Ma左右。前者可能为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后两者为试样品 中白云母和钾长石的同位素封闭年龄,而沉积剖面中大量出现花岗岩砾石的沉积岩年龄应代表了岩体剥露于地表的最小年龄值,取166Ma。由此,计算出岩体自214Ma形成后,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初期经历了早期缓慢隆升和后期快速隆升,隆升速率分别为0.08和0.4-0.3km/Ma。这些结果与大别超高压变质岩带、北淮阳逆冲带隆升时期基本一致。

关 键 词:合肥盆地  砾石  物源区  同位素年代学示踪  花岗岩  岩石化学  锆石  白云母
收稿时间:2000-11-22
修稿时间:2000年11月22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