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人名拼写名前姓后好
引用本文:赵文利.中国人名拼写名前姓后好[J].中国科技术语,2002,4(2):23-24.
作者姓名:赵文利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 北京 100864
摘    要:近年来,中国人名的拼法出现了各行其是的混乱状态,就此笔者提出两点建议:① 把姓写在后边,名写在前面,且姓全部字母大写;②应当尽快制定区分同音字(姓和名)的方案。举例说明笔者的第一个建议。如:张晶莹,写成:Jingying ZHANG;王林,写成:Lin WANG;欧阳军峰,写成:Junfeng OUYANG;增加了丈夫姓的,与本人姓之间加连字符:范徐丽泰,写Litai FAN-XU; 又起了英文名的人,可以把英文名写在中文名位置或其英文名后再写上中文名:汤姆·邓:Tom DENG,或Tom Ming DENG (原中文名邓铭)等等。姓名的作用是称呼。中国人的姓在前,是民族历史文化形成的特征。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贯彻名从主人的原则,这个原则是从维护民族尊严的角度出发的,显示了中国人民的自主权。但这一姓前名后的习惯,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或民族的名前姓后的习惯相反,在国际交往、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中,外国人屡屡把我国人的姓名倒排或误称,并由此给检索我国人名或在人际交往中带来诸多不便,影响着中外交流的进行和效率。笔者1982年曾到法国进修。在进修班首日的课程上,女教师不了解中国人姓在前名在后的排序,也可能是她看不出中国人名拼写的特点(中国人在英文中区分汉语拼音的姓氏人名是很容易的),而在她向学生提问题时却偏偏选中了我,于是她突然直呼笔者的名,不禁使笔者心中一惊!……因为,即使在国内,也是很少有陌生人第一次见面就直呼我的名的,更何况是个外国年轻异姓。结果,竟忘了刚刚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把笔者弄得很狼狈。惊悸之余,我又暗暗明白了,不怪人家女教师,而是我们自己的名字拼写习惯与多数民族不一样,“责任”还在我们自己!其实,在我国科技人员参加国际会议时,在与会代表名录中我们往往都很难一次找到自己的名字,因为人家常常根据多数人的习惯,把你的名当做了姓,又把姓排到名里去了,这算不算自找麻烦呢?在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的今天,我们的这一习惯,能不能重新反思,也在国际上“随一回大流” 呢?其实,硬性规定姓前名后,麻烦的还是中国人自己!于外国人并无太大干系,他们一般也并未有歧视中国人的心理或恶意。名字是你自己定的,谁让你跟大家习惯不一样呢,能怪人家不事先了解中国人名字特点再读么?因此,笔者建议国家权威机构规定:依照国际习惯,名在前,姓在后,即本文开头所提出的第一点建议。这样既与国际大潮流接轨,又与台港澳习惯的拼写方式一致。在这一建议中,还要补充:虽然拼写名在前,但在读念的时候,还是可以先读姓,也可以先读名,后读姓。因为,姓是全大写的,可以很方便地在看到名字的两部分时感觉到姓与名的份量和区别。尤其是重要的人物,如国家领导人或中国名人等,可不倒读以示尊重。这是否可以作为中国人名拼法的一个新的特点加以重申。对于笔者,即使人家先名后姓地称呼自己,被叫得多了也已经习惯。其实,根据实际的需要,中国科学院已经在其编印的英文简讯《CAS Newsletter》上试行将中国人名按上述方式拼写,效果很好。如:路甬祥,早已拼作Yongxiang LU; 陈景润,拼作Jingrun CHEN;吴文俊,拼为Wenjun WU……但不可一概而论,对国际知名海外华裔著名科学家或历史人物,则需保持其已经惯用的传统拼法,不能按汉语拼音写,以防止造成误解。如:丁肇中,仍写Samuel C.C.Ting;杨振宁,拼为Chen-Ning Yang;孔子,仍应拼为 Confucius,不能拼为 Zi KONG或Fuzi KONG等等。在中国人名拼写中,还有一个难以解决又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同音字和同音词问题。这是在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时未能解决的问题。用这个方案拼写中国人名已经使用了近半个世纪,并得到国际组织的承认,但同音词问题,似不应搁置不进。任何文字和拼写规则都是在应用中发展的,国家语委应当进一步着手解决同音词(字)的区分问题,至少应先从人名拼写着手,逐步实现每个汉字的拼法的单一性。笔者认为,区分同音字问题,可首先从区分汉语四声调开始,第二步再研究区分同音同调字。其实,区分四声已经在地名拼写规范中有了先例。如:山西和陕西,就将陕西的“陕”字(第三声)用复写元音的方法做了区分,即:山西Shanxi,陕西Shaanxi。语言专家周有光先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一些区分四声的方法。如可以把四声字,在拼音末尾加一无声字母(如h),那么,新:xin,信:xinh;云:yun,运:yunh。总之,看来办法还是有的,至少可以先区分中国人的同音异调姓,如:王和汪,金和靳,范和樊,阎与晏,温与闻,姜与蒋,唐与汤,徐与许……中国姓氏是很有限的,要区分有限的姓氏同调问题,似并不十分困难,只是我们对这方面的需要是否迫切的问题,同时需要权威部门下决心出面制定规则。固然有关部门在这方面采取步骤是应该谨慎的,但目前汉语拼音在应用了近50年的基础上,也应有所改进和发展。文字(包括拼音)总是在使用中发展的,完全停留在约定俗成一个方面上是不行的。想一下子就制定出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完美方案也是不现实的,还需要权威机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推行一些新规定,来规范和发展语言的拼法,即区别每个汉字的拉丁字母转写方案。法国语言在其发展史上,其权威机构法兰西学院就为了规范其语言的拼写甚至读音,强行颁布过众多规定,几百年的事实证明,虽然要经过一个过程,但社会公众还是可以接受和习惯的。这一点,是否值得我们借鉴。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技术语》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技术语》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