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西南块菌(松露)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研究
引用本文:刘培贵,王云,王向华,于富强,陈娟,邓晓娟,乔鹏,耿丽英,张介平,万山平.中国西南块菌(松露)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研究[J].中国科技成果,2015(1).
作者姓名:刘培贵  王云  王向华  于富强  陈娟  邓晓娟  乔鹏  耿丽英  张介平  万山平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东亚生物多样性与植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650201
摘    要:本项目对我国西南块菌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开展了研究,对我国12个省(区)、西南52个县域进行了野外考察,采集研究标本一千零六十八余份;基于形态解剖学比较研究和DNA分子nrDNA-LSU、ITS等序列的系统学分析,修订并建立属下4个组的分类系统;确认我国分布有41个种,其中,26个为我国特有种,16个新种。首次明确了国产黑块菌涵盖了T. indicum等6个种;澄清和纠正了一些物种名称的误用和混乱。国产夏块菌Tuber sinoaestivum与欧洲T.aestivum,国产印度块菌T.indicum与欧洲T.melanosporum成姊妹类群。研究结果清晰了我国块菌的物种多样性。利用核糖体ITS和共显性SSR分子标记,首次对中国西南31个居群的Tuber indicum complex进行了谱系地理和群体遗传学分析,基于单倍型的系统发育树、网状进化关系树、SAMOVA分组分析以及微卫星位点的STRUCTURE、PCO和UPGMA分析表明,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划分为两个具显著遗传分化及谱系地理结构的谱系,即A与B谱系,A谱系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南部地区,B谱系主要分布于怒江上游和金沙江北部地区,A和B谱系很可能是两个物种水平的差异。结合块菌地理信息系统和物种分布模型,提出川西、黔东北、藏东南及滇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可作为块菌重点保护与发展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南块菌属真菌宿主植物丰富多样,对土壤、pH等要求及适应性相对宽泛。子囊果内及根际微生物类群的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多样性更加丰富。经过数千组合试验,筛选出菌根合成基质配伍及促栖菌,成功地合成了4种块菌与6种树种的菌根树苗387515,种植832亩,并成功产出了块菌子实体。研究结果表明,块菌是适宜于在我国西南等地喀斯特石灰岩地区广泛种植的真菌类群。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理解和阐明块菌多样性、地理分布及其保护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为块菌菌根合成、种群杂交、产业化种植等方面提供基础理论。上述结果为扭转我国块菌濒危的现状做出了开拓性工作。研究结果得到央视《CCTV-10》和《CCTV-7》、《中国科学报》、《中国日报》等媒体报道。

关 键 词:分类系统  新种  谱系地理和群体遗传学  宿主植物及其组合  菌根合成及其条件  种植及其子实体产出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