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溶液电位及堆结构影响次生硫化铜矿生物堆浸的动力学
引用本文:李宏煦,苍大强,邱冠周,吴爱祥.溶液电位及堆结构影响次生硫化铜矿生物堆浸的动力学[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7(6):1087-1093.
作者姓名:李宏煦  苍大强  邱冠周  吴爱祥
作者单位:1.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教育部生态与循环冶金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2.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3.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基于堆中溶液Fe3+与Fe2+的浓度比、颗粒空隙度、颗粒半径与各化学反应组分对次生硫化铜矿生物堆浸的影响,建立堆浸过程硫化矿细菌氧化反应速率动力学模型。计算与实验结果表明: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际结果较符合;堆浸过程次生硫化铜矿(辉铜矿)的氧化分为2个阶段,其中,辉铜矿反应步骤Ⅰ受溶液Fe3+浓度控制,随着Fe3+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步骤Ⅱ较反应步骤Ⅰ慢,为浸出反应的限制性步骤,Fe3+与Fe2+的浓度比是影响该反应步骤的关键因素。由于受扩散的限制,反应物颗粒粒径的增大导致浸出速率下降,但粒径过小时浸出率提高不明显。当喷淋强度由3.47/(m2.h)增加到69.00/(m2.h)时,浸出率逐渐下降,说明喷淋强度过大时,造成空隙间流体与颗粒孔道流体间界面剪切力过大,不利于物质传输与交换;当堆过高时,堆中离子的传输受阻,不利于次生硫化铜矿的浸出。

关 键 词:生物冶金  细菌浸出  堆浸  次生硫化铜矿  溶液电位  动力学
文章编号:1672-7207(2006)06-1087-07
收稿时间:2006-04-20
修稿时间:2006年4月20日

Kinetics of secondary copper sulfide heap bioleaching concerning potential and heap constitution
LI Hong-xu,CANG Da-qiang,QIU Guan-zhou,WU Ai-xiang.Kinetics of secondary copper sulfide heap bioleaching concerning potential and heap constitution[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37(6):1087-1093.
Authors:LI Hong-xu  CANG Da-qiang  QIU Guan-zhou  WU Ai-xiang
Abstract:
Keywords:biohydrometallurgy  bioleaching  heap leaching  secondary sulfide  solution potential  kinetic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