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地被竹大个体空间分布的点格局分析 |
| |
作者姓名: | 秦鹏 顾琪 王舒悰 曹俊杰 王福升 时培建 |
| |
作者单位: | 1.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 江苏 南京 210037;
2.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江苏 南京 210042; 3.丹阳市环境监测站, 江苏 丹阳 212300 |
| |
基金项目: |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16)1005-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400348); 江苏省林业“三新”工程项目(LYSX[2016]50);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第一作者:秦鹏(cloud_xys@163.com)。*通信作者:时培建(peijianshi@gmail.com),副教授。 |
| |
摘 要: | 【目的】植物个体大小存在的差异,是植物种群空间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笔者探究大个体在种群空间中分布的类型、大小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为城市绿化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翠竹(Pleioblastus pygmaeus)、髯毛箬竹(Indocalamus barbatus)、菲白竹(P. fortunei)和铺地竹(Pleioblastus argenteostriatus)4种地被竹种,依据竹株高度分为大个体组(观测组)和小个体组(控制组),运用空间聚集性的二阶分析法,并结合Monte-Carlo检验,分析大个体的空间分布类型,使用估计的方法计算空间强度趋势面。【结果】翠竹、髯毛箬竹、铺地竹的大个体竹株分别在其给定的距离尺度下呈现出显著的随机分布,未表现出聚集性特征; 菲白竹大个体则在给定的距离尺度下呈现出较弱的随机分布; 4种地被竹在各自样地内的分布存在不同特征上的理论强度。【结论】地被竹个体大小的差异影响个体在生长空间、资源等方面的竞争,大个体的空间分布是地被竹种群在生境中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自然环境中,地被竹种群在个体差异基础上,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和一系列生态过程,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