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巡天遥看一千河——记北京天文馆
摘    要:萌芽与诞生哑铃形天象仪在1925年研制成功,作为独立的天文普及机构,天文馆开始在欧洲和北美出现。当时的中国也曾有过建立天文馆的念头。1929年中央研究院在国立天文陈列馆(即北京古现象台,1928年结束国家现象台的职能,改名为陈列馆)的发展报告中这样批道:"若论宣传天文起见,则德国蔡司厂之天象仪,美妙无比,但价值过昂,处现在状况之下尚谈不到。"嗣后,高鲁、张钰哲和陈遵妫等中国现代天文学的先驱者纷纷撰文,介绍和宣传有关天文馆的知识,呼唤中国天文馆的诞生,但是天文馆能够筹建还是在解放以后。建国伊始,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把天文事业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1954年9月中央文委决定筹建北京天文馆,由中国科学院负责办理,拨款200万元,根据陈毅副总理批示,基建工作由北京市承担。中国科学院由紫金山天文台调李元、全国科普协会由上海调卞德培、北京市文委调王国义,并请当时上海徐家汇观象台研究员陈遵妫于1955年春来京担任馆长,主持筹建工作。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