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科洛荡子山硅钡钛石的发现、晶体结构及成因机制
引用本文:张文兰,谷湘平,汤志敏,王小林,邵济安.科洛荡子山硅钡钛石的发现、晶体结构及成因机制[J].科学通报,2023(33):4585-4596.
作者姓名:张文兰  谷湘平  汤志敏  王小林  邵济安
作者单位: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2.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3.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203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020614380173)资助;
摘    要:产在科洛荡子山的硅钡钛石(batisite),其寄主岩为荡子山火山岩体中岩浆型暗色包体——白榴霓霞岩.白榴霓霞岩包体为暗灰色,粗粒结构,块状构造,长柱状的辉石类矿物清晰可见,气孔发育.Batisite呈亮白色板状、细长柱状或针状集合体,晶体宽度为2~20μm、长度为50~200μm,多以集合体形式穿插出现在霓石-霓辉石颗粒之间,与之共生、伴生的矿物为霓石-霓辉石、富钛铁透辉石、富Ba钾长石、富Sr磷灰石、霞石、白榴石以及交沸石等.Batisite的化学成分为富Ba、Ti、K、Na的硅酸盐矿物,SiO2=39.47wt%,TiO2=20.02wt%,BaO=16.43wt%,Na2O=7.76wt%,K2O=5.91wt%,Fe2O3=3.96wt%,Nb2O5=1.69wt%,ZrO2=1.47wt%,Al2O3=0.19wt%,CaO=0.40w...

关 键 词:科洛荡子山  钡钛硅石  化学成分  晶体结构  拉曼光谱  类置同像置换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