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尾巨桉人工林主要生态效应研究
引用本文:任世奇,杜阿朋,胡刚,顾大形,伍琪,韦振道,李昌荣,陈健波.尾巨桉人工林主要生态效应研究[J].广西科学院学报,2023,39(4):393-402.
作者姓名:任世奇  杜阿朋  胡刚  顾大形  伍琪  韦振道  李昌荣  陈健波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南宁桉树森林生态系统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广西南宁 53000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速生树木研究所, 广东湛江 524022;南宁师范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 广西南宁 530100;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广西桂林 5410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60362),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桂科AD20325008、桂科23-026-272),广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桂林科研〔2022〕第25号)资助。
摘    要:为揭示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人工林与生态环境的互作关系,客观评价尾巨桉人工林的生态功能,本研究依托南宁桉树森林生态系统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湛江桉树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以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观测单木蒸腾耗水量、林分蒸散耗水量和根系吸水来源;分析枯落物量及分解归还特征,并探讨尾巨桉纯林改培混交林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解析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规律;评估碳储量和固碳效率。结果发现:尾巨桉单木日均蒸腾耗水量1.32 mm,年蒸腾耗水量349 mm,占当年降水量的27%;尾巨桉林年蒸散耗水量占当年降水量的82%;尾巨桉林的凋落物养分归还以氮元素为主,归还总量随林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延长尾巨桉培育周期有助于凋落物分解、养分还土;纯林改培套种灰木莲(Magnoliaceae glance)的混交林能够显著改善土壤质量;广西的尾巨桉林中有维管植物120科369属584种,其中包括灌木201种、草本186种;明确中龄尾巨桉人工林白天为碳汇、夜间为碳源,其中夏季和秋季吸收固定CO2的能力最强,每日净吸收固定CO2约为11.0 g·m-2,转化为每年净固定碳约为10.9 t·hm-2。阶段性观测研究表明尾巨桉生长未吸收消耗大量水分,纯林改培为混交林可显著提升土壤质量,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随林龄增长而增加;桉树的碳汇功能强于其他主要造林树种,该结论为客观认知桉树人工林与生态环境的互作关系提供了基础资料,为优化桉树人工林经营方案提供了参考。

关 键 词:桉树人工林  水分消耗  土壤养分  植物物种多样性  碳汇
收稿时间:2023/4/16 0:00:00
修稿时间:2023/8/20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科学院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科学院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