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青藏高原东缘岩石圈及软流圈结构
引用本文:范军,朱介寿,江晓涛,吴朋,杨宜海. 青藏高原东缘岩石圈及软流圈结构[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0(6): 746-752. DOI: 10.3969/j.issn.1671-9727.2015.06.13
作者姓名:范军  朱介寿  江晓涛  吴朋  杨宜海
作者单位: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成都610059;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2.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成都,610059;3. 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青藏高原东缘岩石圈及软流圈结构的研究是认识该区域地壳上地幔的构造形变及高原内部物质向东运移的重要手段。通过搜集四川区域数字地震台站和野外临时地震台站记录的观测资料,采用接收函数共转换点(CCP)偏移叠加成像方法对青藏高原东缘深部结构研究。研究结果揭示:青藏高原东缘的地壳厚度比四川盆地的地壳厚度大10~20km;在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莫霍面处存在大幅度的垂向错断和变形。从青藏高原东缘到四川盆地,岩石圈与软流圈分界面(LAB)显示出深度逐步增加、410km间断面深度则有变浅的趋势。在地壳的下界面和LAB界面间以及LAB界面与410km间断面间也存在多条不连续的分层。青藏高原东缘和四川盆地的LAB界面的下方都有明显的低速层分布,但它们之间存在差别,四川盆地的LAB界面的下方低速层分布较为完整,而青藏高原东缘LAB界面下方的低速层分布中可见离散的高速块体分布。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深部结构的明显差异,体现了该地区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的复杂性。

关 键 词:青藏高原东缘  接收函数  共转换点偏移叠加  岩石圈  软流圈

Lithosphere and asthenosphere structure on eastern margi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China
Abstract:
Keywords:east margi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receiver function  common conversion point (CCP)  migration stack  lithosphere  asthenosphere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