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新市民乡村依恋与乡村特性的关系研究——以大学生为例
引用本文:陈婷, 陈忠暖, 黄梦真, 刘文卿. 新市民乡村依恋与乡村特性的关系研究——以大学生为例[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0(6): 75-81. DOI: 10.6054/j.jscnun.2018120
作者姓名:陈婷  陈忠暖  黄梦真  刘文卿
作者单位:1.1.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满足乡村人口的心理需求是当下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从新市民群体中学生的乡村依恋切入提供了该研究的新视角。通过设计量表,运用Amos、Spss技术,对学生的乡村依恋特征、乡村认知特性进行探讨,并构建乡村特性与乡村依恋的结构方程模型,以寻求乡村依恋水平提高的举措,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长期乡村生活成长的经历与体验赋予了乡村特殊的内涵与意义,乡村已成为新市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乡村的情感认同成为学生乡村依恋的主要来源。(2)乡村特性与乡村依恋形成社会特性/物理特性乡村依赖乡村认同乡村依恋的逻辑影响链,提高学生对乡村物理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认同度有利于乡村依恋水平的提升,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注重贯彻8字策略:维护乡村优越的物理环境,完善各项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传承优良的社会文化与风尚,对乡村生活安全、生产安全、生态安全进行制度化管理。(3)乡村社会特性对于新市民乡村依恋的构建具有更显著的影响,传承文化、安全管理、构建交往平台是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不应顾此失彼,与之背道而驰。

关 键 词:学生
收稿时间:2017-03-06
修稿时间:2017-05-29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