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野生动物毒理学
引用本文:Ronald J. Kendall,葛惠平.野生动物毒理学[J].世界科学,1983(10).
作者姓名:Ronald J. Kendall  葛惠平
摘    要:大家已毫不怀疑,人类的健康正遭受着农药和工业废物等化学污染物的威胁。既然如此,不同样有理由认为,野生动物的健康也遭受着酷似人类一样的情况吗?大量的迹象对此作了肯定的回答。例如,成百万水禽因摄取废铅弹,发生铅中毒而死于非命。又如,科学家们现在认为,棕色塘鹅(PelecanusOccidentalis)群体的减少是因为塘鹅蛋中DDE(1,1-双(对-氯苯基)二氯乙烯)残留浓度增加的缘故。然而,要确定化学污染物对野生动物群体的定量影响还很困难。比如,拿一种野生动物来说,接触有毒化合物后,究竟有多少完全是被有毒物所杀死,有多少是因此而变得易于生病或被捕食,又有多少是因此而出现繁殖方面的障碍?这些都难以肯定。为了从量的概念上确定化学污染物的影响,科学家们正把希望转向于野生动物毒理学。这门学科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