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假日》的“召唤结构”和潜在意义
引用本文:张莹波.论《假日》的“召唤结构”和潜在意义[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7(7):24-28,33.
作者姓名:张莹波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摘    要:借助伊瑟尔现象学阅读理论分析波特《假日》的"召唤结构"和潜在意义。波特通过运用场景、人物性格、语言、习俗等多种"错层"和象征、对比、"通感"等多种修辞在文本的各个层面留下诸多"空白",使文本语言产生召唤性,读者主动朝文本暗示的方向进行"想象性连接"和"创造性填补",最终使文本的潜在意义"华彩化"。

关 键 词:《假日》  “召唤结构”  “暂时中断”  潜在意义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