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珠江野生草鱼、赤眼鳟的核型、银染和 C 带比较研究
作者姓名:舒琥  刘远波  魏秋兰  刘丽  杨丽冬  李强  候丽萍
作者单位:[1]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2]五华市级草鱼良种场,广东五华514421 [3]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303048);广东省科技专项资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助项目(2012A020602063);广东省科技兴海重点资助项目(粤财农2011587)
摘    要:以珠江大学城江段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的肾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胸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秋水仙素,低渗处理,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分析其染色体的核型、银柒(Ag—NORs)和(:带.结果表明:①草鱼和赤眼鳟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8,草鱼核型公式和臂数分别为2n=22m+24sm+2st,NF=94,赤眼鳟的核型公式和臂数分别为2n=24m+22sm+2st,NF=94;均没有发现随体、次缢痕以及异型性染色体;②在草鱼和赤眼鳟的中期分裂相中,Ag—NORs均出现在染色体短臂的末端,且Ag—NORs的数目为4个的比例最大,但所处的位置有所不同;③草鱼和赤眼鳟的大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域都有深浅不一的C带,但赤眼鳟的染色体中除了出现有着丝粒C带外,还有端部C带,而草鱼仅见着丝粒C带.

关 键 词:草鱼  赤眼鳟  核型  Ag—NORs  C带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