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藏南聂拉木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上部韧性变形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引用本文:刘小兵,刘小汉,LELOUP P.H.,MAHEO G.,PAQUETTE J.L.,张鑫刚,周学君.藏南聂拉木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上部韧性变形年代学及地质意义[J].科学通报,2012(17):1562-1577.
作者姓名:刘小兵  刘小汉  LELOUP P.H.  MAHEO G.  PAQUETTE J.L.  张鑫刚  周学君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Laboratoire des sciences de la terre de Lyon,Terre,Planètes,Environement,CNRS UMR5276,UniversitéLyon1-ENS Lyon,Villeurbanne,69622,France;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Laboratoire Magmas et Volcans,CNRS UMR6524,UniversitéBlaise Pascal,Clermont-Ferrand,63038,France
基金项目:国家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专项计划(CHINARE2012-02-02);INSU-CNRSSYSTER资助
摘    要:藏南拆离断层系(STDS)为低角度正断层,其上盘为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岩系,下盘为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厘定与STDS有关的变形时限,对深入理解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变形机制与构造演化具重要意义.聂拉木拆离断层(ND)(86°E)位于STDS中段(81°~89°E),ND下盘不同构造位置(即采样点位与ND的构造距离)的变形花岗质岩脉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构造特征,锆石-独居石U-Th/Pb年龄可以不同程度地厘定变形时间:(1)样品T11N37(ND下盘约3500m构造位置)的侵位年龄为27.4±0.2Ma;(2)样品T11N32(ND下盘约1400m构造位置)的侵位年龄为22.0±0.3Ma;(3)样品T11N25(ND下盘约150m构造位置)的侵位年龄为17.1±0.2Ma,结合ND下盘冷却历史和T11N25变形温度,认为其变形最晚开始时间约为16Ma.年代学结果表明,变形作用的最晚开始时间由下盘往拆离面逐渐变年轻.因此提出ND下盘变形迁移的新模式,即ND下盘在约27.5Ma之前开始纯剪切为主的变形作用,随后变形以约0.3mm/a的速率向拆离面移动,并于约18Ma在藏南拆离断层剪切带(STDsz)底部转化为简单剪切变形为主.由于ND变形结束于14~13Ma,这意味着北向剪切作用的持续时限小于约5Ma,对下地壳流动模型提出新的挑战.

关 键 词: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上部(UHCS)  藏南拆离断层剪切带(STDsz)  聂拉木拆离断层(ND)  锆石-独居石U-Th/Pb年龄  变形迁移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