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珠江口与大亚湾海域腹泻性贝毒污染状况分析
引用本文:李嘉雯,江涛,吴锋,江天久.珠江口与大亚湾海域腹泻性贝毒污染状况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2014(3).
作者姓名:李嘉雯  江涛  吴锋  江天久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防治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6090);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LMB11100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201104000311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1612401);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5010)
摘    要:于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间,在珠江口与大亚湾海域设16个采样点,每季度采样1次,共采集了19个贝类品种139份样品,用小白鼠生物测定法进行腹泻性贝毒测定.结果显示,大亚湾春季的毒素阳性检出率最大,高达69.2%,珠江口仅为36%;就毒素超标率而言,大亚湾秋季最高,为66.7%,珠江口冬季最高,为36.8%;而夏季样品阳性检出率和超标率均最低,大亚湾阳性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为44.4%和22.2%,珠江口为7.7%和3.8%.对样品毒力值而言,毒力值为0.05 Mu/g的样品,两个区域各个季节都有检出,大亚湾冬季和春季样品检出率最大,均为38.5%,珠江口冬季最大,为26.3%;毒力值为0.1 Mu/g时,大亚湾在秋季和春季检出,分别为8.3%和15.4%;珠江口在秋季和冬季有检出,分别为4.7%和10.5%.采自大亚湾样品的最大毒力值在秋季,高达0.2Mu/g,珠江口则未检出.贝类对DSP的积累存在种间差异,泥蚶,褶牡蛎的阳性检出率和超标率相对较高,其他较低.

关 键 词:珠江口海域  大亚湾  腹泻性贝毒  小白鼠生物测定法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