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跨境水分配及其生态阈值与国际法的关联
引用本文:冯彦,何大明,甘淑,顾颖.跨境水分配及其生态阈值与国际法的关联[J].科学通报,2006,51(Z2):21-26.
作者姓名:冯彦  何大明  甘淑  顾颖
作者单位:1. 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昆明,650091
2.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24
基金项目:本工作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2003CB415105)、教育部重点项目(批准号:205147)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十五"西部攻关项目(2002BA901A22)资助.
摘    要: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为案例,对跨境水资源国际双边和多边条约,协定数据库资料、湄公河区域性国际协定等进行分析,归纳出公平合理和不造成重大危害的分配原则、水资源分配指标体系和相关模式,判识该流域水资源分配最大、最小流量和水位等重要阈值;利用流域各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目标信息,为保证流域生态环境用水和以各国境内产水量为基础,建立以水量分配为核心的水资源全局分配、项目分配和流域综合分配三类5种分配方案,比较各方案效益.结果表明:(1)全局分配方案可公平确定各国的用水额,但无法维护流域生态目标;(2)项目分配方案可满足大多数流域国需求,但难以满足流域生态(特别是防止三角洲盐水入侵)及越南的发展目标;(3)综合分配方案可满足预期内各国的发展需求和流域生态的可持续性,但利益获得者有必要提供补偿以体现跨境水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关 键 词:跨境水资源分配  生态阚值  国际法  方案  澜沧江-湄公河
修稿时间:2005年12月16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