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中国古代的日食时差算法
作者姓名:曲安京 唐泉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数学系,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数学系,陕西,西安,71006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471111)
摘    要:因月亮视差引起的对日食食甚时刻的修正值,即定朔时刻与日食食甚时刻之差,中国古代称为时差.本文讨论了中国古代时差算法的沿革及其算法模型,并与理论算法作了比较,分析了其精度误差.从理论上来说,时差算法是关于太阳的时角和黄经的二元函数,但是中国古代的时差算法只考虑了时角因素,而完全没有考虑到太阳的黄经变化对时差的影响,因此中国古代的时差算法是一个不完全的算法.本文的讨论结果表明,中国古代的时差算法虽然是一个有缺陷的算法,但其结果和理论结果还是比较接近,特别是和二至时的理论结果相比,误差只达到2min左右.

关 键 词:;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时差;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食甚时刻;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定朔时刻;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精度分析;
文章编号:1007-7383(2005)04-0416-06
收稿时间:2005-04-25
修稿时间:2005-04-25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