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铁尖晶橄榄石中的次近邻效应和占位
引用本文:李哲.铁尖晶橄榄石中的次近邻效应和占位[J].科学通报,1997,42(1):72-75.
作者姓名:李哲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8970093)
摘    要:橄榄石是地壳和上地幔最重要的造岩矿物之一,在地球过渡带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它可以转变为具有尖晶石结构的尖晶橄榄石.以往曾对尖晶橄榄石及其形成条件进行了不少的研究.早期的研究表明,尖晶橄榄石γ-Fe_2SiO_4和Ni_2SiO_4以及Co_2SiO_4具有相似的晶体结构,有少量Si原子(2%~8%)占据左八面体位置上.后来,傅平秋等使用X射线衍射和M(?)ssbauer效应方法发现,27.5%的Si原子占据在所测高温高压下合成的铁尖晶橄榄石的八面体位置上.我们使用M(?)ssbauer效应方法,对5个在高温高压下合成的铁尖品橄榄石进行了研究,发现在铁尖晶橄榄石中次近邻效应的存在,并给出了Fe和Si离子在铁尖晶橄榄石中的占位.

关 键 词:铁尖晶橄榄石  次近邻效应  占位  橄榄石
收稿时间:1996-01-17
修稿时间:1996-03-19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