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珂  晏庆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4):97-100
刑事和解是二十世纪中叶出现的一种刑事思潮,被认为是刑事诉讼价值多元化的产物。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对刑事和解作了初步的研究,而且目前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刑事和解的尝试。从刑事和解构造的两造出发考察刑事和解,对构建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列举了未被观测经济的定义,通过正确理解未被观测经济,分析了我国未被观测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未被观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刑事和解是20世纪中叶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刑事思潮,它以恢复正义为核心,目的是恢复被加害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弥补被害人所受到的损害并使加害人改过自新、复归社会。本文结合检察实践,从检察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探讨了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实际运行及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4.
不法原因给付是大陆法系中重要的民法制度,而英美法系中也有类似规定,通过对该制度各国(地区)立法例的考察与评析,结合我国处理类似问题的法律规定,认为其存在一定的弊端,并主张借鉴各国立法,改良该制度并引进我国。  相似文献   
5.
对亲手犯概念、表现形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亲手犯的本质体现为刑法规范确认下的主体身份与犯罪行为的牵连性,二者缺一不可,如同一线相牵。受贿罪以及利用影响力受贿罪都属于亲手犯类型。亲手犯可分为真正亲手犯和不真正亲手犯,受贿罪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即属于不真正亲手犯,且并不排斥间接正犯的存在。亲手犯与身份关系密切,亲手犯与身份犯存在交叉关系,对二者关系的认定应结合身份犯罪的内在特性谨慎进行。  相似文献   
6.
以2005年和2014年北京市外来犯罪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非参数检验、层次聚类等方法对其户籍地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空间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2005年和2014年,犯罪人的户籍地分布均存在明显的高值集聚区和低值集聚区,其中高值聚集区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等距北京市较近的区域;而从不同年份的对比来看,北京市外来犯罪人群体的地市级分布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来自北京周边区域的犯罪人占比逐渐下降,但来自偏远地区的犯罪人群体占比开始逐渐增加。最后,针对外来犯罪人群体的户籍地分布变化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7.
偶然防卫——披着“防卫”外衣的非法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偶然防卫的表象深究其本质,认为偶然防卫只不过是披着防卫外衣的非法行为。笔者在对偶然防卫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在过失罪过的情形下也可成立偶然防卫。同时在对偶然防卫的处理方式上,提出不得将“有利的违法结果”作为量刑时的从轻或减轻情节。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将刑事和解作为一种特别程序首次入法。该文试结合新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和解程序的相关规定,对刑事和解的理论依据、适用条件、适用范围以及与相关程序的衔接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以期能够对刑事和解制度的规范化运行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9.
犯罪未遂是故意犯罪四种停止状态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状态。对犯罪未遂中的"实行着手"和"不能犯"应当构建更全面的客观标准,对未遂犯处罚的理论根据和处罚范围也应体现法益保护原则和法律谦抑原则。  相似文献   
10.
海峡两岸因刑事立法背景不同导致在共同犯罪问题上产生难以融合的差异。海峡两岸采用不同标准的共同犯罪人分类法——分工分类法与作用分类法,二者都不能圆满解决共同犯罪人的定罪与量刑问题。大陆刑法在确定身份与共同犯罪时,存在着按主犯的犯罪特征决定共同犯罪性质的法理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