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3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军  李晓思  李哲  刘路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4):10469-10478
为了探明注浆法应用于黄土地区某既有高层建筑地基加固产生负面作用的原因,用以指导该建筑物进一步的加固工作。本文依托某建筑物纠偏工程讨论了注浆法在局部非饱和黄土地基中的适用性。现场监测了建筑物的沉降、倾斜以及地基土孔隙水压力指标,结合地质条件以及前期加固方案,分析了注浆后地基土承载力不升反降、建筑物沉降速率增大的原因。结果表明:注浆开始后,建筑物沉降速明显增大,且南侧高于北侧,随着施工的暂停和恢复,沉降速率随之减小和增大。最大沉降速率达2.05 mm·d-1,南北两侧最大沉降差达40.78 mm。孔隙水压力变化趋势与沉降速率类似,最大孔隙水压力达990.21 kPa。停止注浆后,地基南侧各处孔隙水压力有所降低,降幅约8.85%~45.56%。注浆使建筑物产生不均沉降的原因为,未凝结浆液中的水在注浆压力和较高的孔隙水压力作用下逐渐渗透到本就排水条件不良的地基土中,且由于地基内初始孔隙水压力及初始排水条件的差异,对地基产生了不均匀的影响,最终体现在建筑物不均匀沉降上。可见对于类似的排水条件不良且孔隙水压力过大的局部非饱和黄土地基,注浆加固前应采取打入排水板、泄压孔等措施消散孔隙水压力,然后再进行注浆施工。  相似文献   
2.
移动闭塞作为一种最新的闭塞制式,可以在确保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下,使列车的追踪间隔达到最短。针对移动闭塞条件下列车追踪间隔,给出了列车对区间的时间占用带计算方法,利用时间带重叠法设计了基于闭塞时间理论(Blocking Time)的移动闭塞追踪间隔计算方法。对于影响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要素,在visual studio平台上设计了不同的仿真实验方案,利用本文给出的追踪间隔计算方法,对影响追踪间隔的要素进行定量分析,得到了各因素对列车追踪间隔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
路段多车型混合车流通行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概率论方法,通过对由多种车型构成的混合车流不同跟驰序列,不同组合概率的研究,得到了跟驰车头时距路段多车型混合车流通行能力模型.基于经典车头间距模型,通过对混合车流不同跟驰序列下最小车头间距的研究,得到了多车型混合车流的组合车头间距,进而得到了跟驰车头间距路段多车型混合车流通行能力模型.推广了由大、小2种车型构成的混合车流的通行能力模型.研究表明,路段多车型混合车流通行能力不仅与反应时间、车辆速度、车辆长度、制动性能等有关,还与混合车流的车辆组成状况及跟驰序列相关.最后实例分析了不同小型车混入率情况下路段通行能力的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路堤传递地基差异沉降特性及控制限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高速铁路地基差异沉降在路堤中的传递扩散特性,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路基在小变形条件下地基差异沉降与路基面不均匀变形的映射关系,并在得到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校正的基础上,讨论了地基差异沉降模式、路堤高度等因素对路基面不均匀变形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地基差异沉降在路堤中的扩散程度随地基差异沉降渐变段长度与路堤高度比值的增大而减小,比值大于3~5以后,地基差异沉降与路基面不均匀变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路基面不均匀变形与地基差异沉降呈正相关性,并随路堤高度、地基差异沉降渐变段长度的增加而减小;基于路基面不均匀变形限值提出了地基差异沉降控制标准,丰富了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变形控制技术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基于机器视觉的路面病害检测中,如何进行背景均匀化以及对二值图像中存在的断点问题处理是其中的技术难点.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的倍乘因子不均匀背景去除法来对不一致路面背景进行修正,该方法具有自适应性,可以通过调节自适应因子σ修正背景;然后使用一种基于区域搜寻的断点连接算法对非连续裂缝像素进行连接,它主要基于深度优先原则进行裂缝邻域搜索,然后根据联通性原理去除断点.仿真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对目前的路面检测技术是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具有负重合量的气动伺服阀特性及各节流口的流动形式.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具有均等负重合量的气动伺服阀的零位压力约为供气压力的80%;当供气侧对称不均等负重合量小于排气侧负重合量时,零位压力小于供气压力的80%;当供气侧对称不均等负重合量大于排气侧负重合量时,零位压力大于供气压力的80%;具有对称均等负重合量或对称不均等负重合量的伺服阀的最大泄漏量发生在零位附近.  相似文献   
7.
混合车流的通行能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跟车理论中的刹车应模式,引入不同车型刹车反应时间及制动距离不同的概念,分析了以大车和小车两种代表车型组成的混合车流,在高速汽车专用道的平直段上行驶时,为保证紧急刹车情况下的车流安全而确定的混合车流通过行能力,并给出算例,这一分析结果可作为进一步的实用化模型的雏形,应用于高速道路的实时控制中。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国内大中城市有些重要交叉口安装了左转专用信号灯 ,对这种路口的交通流分析迄今尚不多见 .有鉴于此 ,此文提出了有左转专用信号灯的交叉口车辆延误模型 ,详细分析了不同车道的车辆通过最大排队断面到达停车线及通过停车线时的随机过程 ,并由此得到相应的车头时距分布 .在非饱和状态下 ,当左转交通量比较大时 ,此模型可以较好地计算车辆的平均延误  相似文献   
9.
首先建立了发车频率、信号周期与不同落点数目的关系模型,并分析了不同落点数目对信号优先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当落点数目为1或2即发车频率与信号周期或1/2信号周期成整数倍关系时,信号优先较易实现,且优先策略对社会车辆的影响较小.针对落点为1的情形,以公交车均延误最小为目标研究了落点最优位置模型和多申请下的优先控制模型.对落点为2的情形,提出了调整绿信比和设置重复绿灯相位的控制方法.应用Vissim进行的仿真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在降低公交车均延误和车头时距波动性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并能够较好地处理多申请下的信号优先.  相似文献   
10.
本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一战和30年代大危机之间的关系:1、一战破坏了战前资本主义世界金本位制,战后虽恢复了金本位制,但极不稳定,30年代大危机是战后国际经济失调的结果;2、一战冲击了世界贸易格局和贸易体系,促使资本主义世界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同国际贸易增长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剧了资本说义世界生产过剩;3、一战加速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等不平衡发展,增加了战后世界经济不稳定因素,埋下了大危机的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