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詹姆逊是美国新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主要理论代表。詹姆逊吸收了精神分析学的某些观点,认为“辨证的批评”应当显示文艺作品的内容,揭示被压抑的无意识和原始经验。同时,对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进行了比较重要的修正。他把弗洛伊德的生物性“个体无意识”和拉康的“语言无意识”修正为“政治无意识”,并把政治分析和文学分析结合在一起,他还将精神分析“历史化”,使政治无意识成为一切文本和文本阐释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无意识概念的内涵及其在精神医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断演变.回顾历史,这种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精神分析理论诞生前,无意识就已作为精神疾病的病因而受到关注;随着精神分析理论的提出,无意识则开始主要地被视作精神疾病治疗的要点.50年代起,神经生物学取得巨大进展,精神病学家又在此基础上为我们揭示了一种作为心智活动的背景和素材的无意识,就对无意识本身的分析而言,这个时期的理论较此前有了更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用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方法分析了《雷雨》中三个男性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从中审视作者的创作心理,揭示了二者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十九号房间》,讲述一名职业妇女婚后如何在为妻为母的主妇生活中找寻自我,最终自杀的故事。文章运用精神分析学说有关意识的理论来分析小说女主人公的心理世界,发现无意识是其自我迷失及最终崩溃的内在心理动机,从而揭示女主人公心理建构的内在实质。  相似文献   
5.
将中国现代文学中表现俄狄浦斯情结的《公墓》、《内疚》、《女娲氏之遗孽》、《叶罗提之墓》、《姊嫁之花》和《雷雨》进行比较后认为:前几篇小说限于对心理分析理论的形象化图解,未能充分展开俄狄浦斯情结的内涵;《雷雨》由于设置了周朴园专制冷酷的形象为背景、表现周萍和繁漪的乱伦关系以及周萍对四凤的爱而将这一情结表现得惊心动魄。《雷雨》成功表现俄狄浦斯情结的原因在于:西方戏剧的命运观和曹禺对命运的思考的相互融合、曹禺强烈的俄狄浦斯情结及作为艺术家对集体无意识的幻想创作。  相似文献   
6.
The neural correlates of the motion priming were examined in normal young subjects using 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 (ERPs) and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Visual motion perception can be uncon-sciously biased in favor of a particular direction by a pre-ceding motion in that direction. Motion priming first in-volved an enhancement of ERP amplitude about 100 ms fol-lowing the onset of motion. The amplitudes of ERP compo-nents after 350 ms were also increased. The fMRI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arly-latency effect reflects modulation of neural responses in extrastriate cortex. Higher-level visual processing areas, including cortical regions MT/MST and the intraparietal cortices were also activated. The findings provide direct evidence that unconscious priming of motion perception is the result of interaction of direction-selective neural responses to motion stimuli. The results cannot be accounted for by refractoriness of neural responses, but in-stead support a theory of motion priming based on motion opponency, as proposed in computational models.  相似文献   
7.
“无意识”是潜伏在人类意识阈限之下的一个精神领域,我国有些人把它仅仅理解为“没有意识到”,这是对“无意识”的严重误解。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讲“无意识”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可以说完全没有说到点子上;从动机心理学的角度讲“无意识”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才能发掘出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家的深层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作为对弗洛伊德个体无意识理论的修正和拓展,对于解决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科技与生态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一方面,通过对集体无意识内容的重新阐释,有利于揭示当今生态问题产生的深层心理原因;另一方面,借助深层生态学思想和荣格心理学理论之间的相互联系,以解读人类在自然和生态面前的焦虑感。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魔小说,其人物和故事情节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历经四百余年魅力不减,在神州大地乃至世界各地均有重要的影响。荣格的思想博大精深,从荣格心理分析的角度应用集体潜意识、原型等相关概念对《西游记》进行探析,可以给读者提供新的角度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时序知觉中意识与无意识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部分西绍尔音乐能力测试为材料,采用加工分离程序,分别计算了时序知觉中意识和无意识的贡献,旨在验证时序知觉中无意识成分的存在并定量地分离出其贡献.结果表明:①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的贡献大小在各种任务难度条件下的差异均不显著;②意识成分受任务难度影响较大,表现为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意识过程的作用逐渐减弱,而无意识成分不受任务难度的影响.因此,时序知觉中存在意识和无意识过程的分离;内隐无意识成分的贡献表现为具有抗干扰的稳定性,而且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相对于意识成分而言,高任务难度条件下无意识成分的贡献表现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