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9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具体课程的研究与教学,从内容和方法两方面贴近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重视师生的交流与对话,在学术研究的同时落实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人格、情感、气质和人生信念,构建健康和谐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既是人类知识科技突飞猛进的世纪,也是一个战争频仍、族群相互敌视、社会政治动荡不安、生态环境饱受破坏的世纪。展望21世纪,为了使人类尽量免受因战争、仇视、冲突和环境危机带来的不安、焦虑与痛苦,其最重要的策略是赋予人类以人文的基本关怀、其中他人的关怀、民主的关怀、文化的关怀和全人类的关怀应该予以特别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在我国证券市场使用布莱克-舒尔斯-默顿期权定价理论,利用市场交易信息估计企业破产(或违约)概率的方法,审计人员可将该破产概率作为判断被审计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一个定量参考指标,从而对审计人员持续经营审计报告类型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从5个方面阐述了运动队以人为本,抓好思想教育工作的认识:一是要关爱运动员:二是要尊重运动员;三是要关注运动员的需要;四是要重视运动员的心理变化;五是要解决运动员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环境哲学"的五个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环境概念不同于生态概念,它是以人为参照的。动物与环境是直接同一的、特定的和封闭的,人的环境则是开放的、不确定的,自然界没有专属于人的特定环境。环境价值是一种不同于资源价值、消费性价值的“存在性价值”。在人与环境的伦理关系中,我们“有能力做”的,并非一定是“应当做”的。环境哲学的终极关怀是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歌从题材内容到风格特点呈现多元化色彩,既有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也与诗人特定生活环境有关,但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其思想化的相对开放、明、活跃,建构了诗人多元化的人学价值观。他们受多维人学价值取向影响,常常在特定条件下,对其思想化心理加以调节、反思甚至重构,并把其复杂内涵真实反映到诗歌创作中,从而形成作品从题材内容到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旨在从我国当代化的多样性、多元化角度来分析和探讨大众传播多层次的价值取向。通过对“以人为本”的人精神的深入思考,来看大众传播中“受众本位”意识回归的必然性,从而提出当代大众传播的一个重要取向——“世俗化”倾向。从人的需求的层次性和大众传播“平民化”、“娱乐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论述了“世俗化”倾向的合理性。同时,也对“世俗化”倾向的极端——“媚俗化”进行了适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德拉布尔不仅是现代知识女性心声的代言人,亦是站在女性立场上的人道主义者。她既描绘处于各种困境中的女性境遇,也积极探索女性冲出精神重围之后的去向,作品体现了坚定的人道主义立场和深厚的伦理关怀。小说主人公克拉拉从陷于传统道德的困顿,到为实现自我而出走,再到自我反思下的理性回归,经历了新时代女性的精神成长和对于道德的体会认知,其包含的深刻内容对揭示当代女性的思想发展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学文献是"中国美学"研究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美学文献的研究在学界现正处于酝酿阶段,尚不够成熟。皮朝纲先生在禅宗美学文献方面作了有意的尝试,他在美学文献学方面的倡导和践行,值得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的代表孔子、孟子和荀子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通过对义利关系的阐述提出了他们的伦理型财富观,从个人的角度提出重义轻利,取之有义;从统治阶级的角度提出义以生利,先义后利,以义制利,见利思义,表达了他们对于个体生存的重视和个人价值的理性思考和推崇,以及寻求社会和谐的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