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黄鱼生长激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RT-PCR方法从大黄鱼脑垂体总RNA中克隆编码生长激素基因序列,并与数据库中鱼类生长激素基因进行比较.扩增获得的生长激素基因定向克隆到表达质粒pET-22b(+),并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表达.表达的蛋白为可溶性蛋白,表达量占细胞总蛋白的5%.  相似文献   
2.
大黄鱼低沉性配合饲料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行研制开发的大黄鱼低沉性配合饲料,对比冰鲜、普通配合饲料和低沉性饲料三种饲料在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的效果,分两个地点、两种规格、三种饲料和两个水平进行重复试验。结果表明:1、大、小两种规格的大黄鱼在三种饲料养殖下的成活率分别为,冰鲜(85%和79%),普通配合饲料(90.3%和81.5%),低沉性饲料(91.8%和85.5%)。2、两种规格在三种饲料养殖下的日平重率分别为,冰鲜(1.18g/d和0.32g/d),普通配合饲料(1.47g/d和0.35g/d),低沉性饲料(1.59g/d和0.40g/d);3、两种规格在三种饲料养殖下的平均饲料系数分别为,冰鲜(7.23和8.0),普通配合饲料(1.93和1.99),低沉性饲料(1.91和1.96);养殖成本分别为,冰鲜(13.29元和13.6元),普通配合饲料(13.32元和13.52元),低沉性饲料(12.80元和13.52元)。4、大规格商品大黄鱼养殖中,达400g上市规格的以低沉性饲料所占的比例最高,达86.8%,普通配合饲料次之,为61.5%,冰鲜最低,为48.5%,差异显著(P<0.05)。5、研制的低沉性配合饲料的特性:蛋白质≥40%,水份≤12%,饵料系数≤2.0,保形性≥12h,沉降速率≤50mm/s,致腐时间≥36h,饵料单价≤7元/kg。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大黄鱼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各主要消化器官进行了研究.胃前段粘膜上皮由柱状细胞和粘液细胞组成;胃中后段粘膜上皮仅有柱状细胞,固有层含有发达的胃腺,胃腺上皮由Ⅰ型和Ⅱ型细胞构成.幽门盲囊与肠粘膜形成发达的皱襞和绒毛,粘膜上皮由柱状细胞和粘液细胞组成.胰腺为弥散性腺体.胃中后段粘膜柱状细胞呈现脂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胃前段粘膜粘液细胞及胃腺Ⅰ型细胞分泌中性和酸性混合粘液,胃腺Ⅱ型细胞呈现强蛋白酶活性.幽门盲囊与肠粘膜粘液细胞分泌酸性粘液,柱状细胞呈现蛋白酶、脂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其游离端质膜和胞质还分别具有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肝细胞和胰腺细胞呈现非特异性酯酶和弱蛋白酶活性,肝细胞还贮存糖原.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2003—2005年闽东渔场小黄鱼渔获群体的生态学参数,并结合历史资料和2008年总渔获量,探讨其群体变化趋势及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5年小黄鱼渔获群体的渐近体长L∞为261.17 mm、渐近体质量m∞为217.28 g、生长速率k为0.513 0t、0为-0.601 0(理论体长为零时的年龄)、体质量生长拐点tr为1.234 7龄,总死亡系数为2.215 2,自然死亡系数为1.049 9,捕捞死亡系数为1.165 3,开发比率为0.526 0.与1996—1997年相比,渔获群体优势体长和平均体长略有增大,但与1960年相比,L∞、m∞趋小,生长系数k加大,体质量生长拐点tr提前,群体结构简单化、个体小型化、低龄化、性早熟化相当明显,说明目前小黄鱼群体的生态状态仍很脆弱.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管理,严格控制渔业的投入量和产出量,实施开捕规格等有力措施,实现小黄鱼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868菌发酵物用作大黄鱼和鲈鱼饵料添加剂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饵料0.5%的量添回868菌发酵物,作为大黄鱼(厦门),大黄鱼(连江)和钙鱼饵料添加剂,它们的日增长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6.1%,18.8%和32.5%,日增重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2.5%,21.4%和16.4%,同时,大黄鱼(厦门),大黄鱼(连江)和鲈鱼钌料系数比对照分别降低17.7%,9.4%和20.1%,结果表明:868菌发酵物作为饵料添加中以促进大黄鱼和鲈鱼的生长,并且可以提高它们的饵料效率。  相似文献   
6.
大黄鱼基因组DNA的不同提取方法及RAPD扩增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三种方法提取大黄鱼肌肉基因组DNA,并以所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RAPD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高盐抽提法相比,星普法具有快速简便、所需样品量少,所提取的DNA质量高等特点。三种方法所得的DNA分子量大小都在20kb以上,且RAPD扩增条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调味小黄鱼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黄鱼为原料,研究了调味小黄鱼加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参数,从而确定了调味小黄鱼加工中的最佳工艺条件.多次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工艺条件下研制的调味小黄鱼保质期长,色泽好,口感佳,滋味鲜美,其营养价值与新鲜小黄鱼相似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用3H-TdR同位素标记方法研究了分离自患病大黄鱼的溶藻弧菌和健康大黄鱼的7株拮抗菌对大黄鱼鳃粘液的粘附动力学以及拮抗菌对溶藻弧菌粘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和7株拮抗菌对大黄鱼鳃粘液的粘附都属于饱和粘附;溶藻弧菌对大黄鱼鳃粘液的最大粘附量为4.1×105cells/well,7株拮抗菌的最大粘附量和亲和指数都高于溶藻弧菌;各菌株的分离常数都高于自身的最大粘附量,总体上呈现最大粘附量高的菌株其分离常数也大的趋势.7株拮抗菌在置换条件下都能显著降低溶藻弧菌对鳃粘液的粘附量,在竞争条件下有5株能够显著降低溶藻弧菌的粘附量,在排斥条件下仅有3株能够显著降低溶藻弧菌的粘附.结果表明:病原性溶藻弧菌对大黄鱼鳃粘液有较强的粘附作用;7株拮抗菌能够抑制溶藻弧菌的粘附,其中置换作用效果最好,排斥作用效果最差;拮抗菌和病原菌的粘附动力学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它们的相互作用效果,但是仅仅根据各菌株自身的粘附动力学特性无法推断其对病原菌粘附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黄鱼肌肉和血液生化组分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先进的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深水网箱养殖的大黄鱼、传统网箱养殖的大黄鱼和野生大黄鱼的肌肉水解氨基酸组成及养殖大黄鱼血液中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同时还分析了鱼体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的肉质和口味明显好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与野生大黄鱼具有可比性,并且已经形成特色,养殖和野生大黄鱼必需氨基酸的比值相对稳定,从而得出了大黄鱼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模式。  相似文献   
10.
2012-2013年在浙江宁波市象山港湾苗种有限公司育苗场,以野捕岱衢洋大黄鱼驯养繁育的后代性成熟鱼2 260尾为亲本,通过注射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3)催产,共获得受精卵1.58×108粒,在水温23~24℃、盐度22~24、pH 8.0~8.3、光照1 000~1 500 lx条件下,共孵化出仔鱼苗1.13×108尾。鱼苗培育以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及桡足类为系列饵料,在水温22~24℃、盐度22~24、pH 7.9~8.3、光照1 000~3 000 lx条件下,经过42~47 d得到全长2.5~3.0 cm鱼苗3.21×107尾,成活率为28.4%。育苗过程中应注意亲鱼的培育、饵料系列的转换与搭配、水质的管理以及密度的控制等技术关键。本试验结果为今后岱衢洋大黄鱼大规模人工育苗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