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桂芬  钟正贤 《广西科学》1998,5(3):224-226
药理试验证实,广西前胡水提物具有体外抗凝作用;能显著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瘀”症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时间,表明广西前胡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2.
创伤性失血是急救领域的重要挑战,可导致凝血-抗凝系统紊乱,云南白药保险子是中医经典急救药物,兼有止血和抗凝的功效。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急诊中心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前瞻性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对保险子的止血疗效进行评价,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血红蛋白下降值、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FBG)、输血率,预后出血/凝血不良反应等。结果显示,保险子组(n=27)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血红蛋白下降值、输血率、PT以及预后出血/凝血不良反应均显著小于对照组(n=24),保险子组FBG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保险子能够维持机体凝血-抗凝系统的平衡,在显著降低出血量的同时,兼具抗凝的功效,可预防创伤性凝血病,减少预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评估腹腔干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腹痛患者的腹腔干动脉进行检查,观察的内容包括腹腔干起始段管腔有无斑块、血栓等引起的狭窄,测量腹腔干狭窄处收缩期峰值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以30例门诊常规体检患者为对照组,彩色多普勒检查对照组腹腔干二维声像改变,并测量起始段血流PSV。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24例腹腔干动脉狭窄,其中起始段粥样硬化斑块16例,血栓栓塞7例,孤立性夹层动脉瘤并血栓形成1例。狭窄处血流PSV最高为420 cm/s,最低为228 cm/s,平均为(304.52±53.75)cm/s。对照组腹腔干起始段血流PSV最高为178 cm/s,最低为81 cm/s,平均为(113.33±19.70)cm/s。狭窄组患者腹腔干狭窄处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起始段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42,P<0.000 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腹腔干狭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准确显示腹腔干狭窄的部位、狭窄程度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腹痛患者的病因筛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人工形成血栓的chandler环中血栓总是出现在前弯月面。对于这一奇特现象,人们长期困惑不解。本文提出一个简单模型,对竖直毛细管中有限长液柱内单个粒子的受力和运动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模拟粒子在前弯月面聚集的现象,从而揭示出粒子聚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粒子在管壁附近受到一横向升力,使其离开原来的流线向轴心迁移,漂移到轴线附近的粒子又被向前的回流带到前弯月面附近,进而趋向一逗留点。计算显示了趋向逗留点的过程,并研究了几何尺寸、血流速度和粘度等参数对聚集的影响。这样,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有了一清楚的力学解释。  相似文献   
5.
弯曲动脉血管中血液流动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性疾病大多发生在弯曲和血管分叉的位置附近,其形成机制和原因比较复杂,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病例的治疗护理方面.临床观测表明,动脉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变发展与血流动力学特征(如流场分布、壁面剪应力等)密切相关.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从血流动力学角度研究了弯曲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改变对血管栓塞形成的影响.主要从血流入口初始速度、弯曲曲率半径、血管管径及血液黏度方面研究血液流动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同时结合相关医学病例.从多学科角度分析并验证医学研究中有关血管弯曲对血栓形成机理的猜测.  相似文献   
6.
超声波频率功率和血栓消溶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超声波原理,观察研究了超声波频率、功率、血栓凝龄与血栓消溶率之间的关系。实验采用3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1MHz,27kHz,20kHz)在不同的超声功率下作用于凝龄不同的血栓。结果表明:血栓发生消溶,且功率一定时,低频超声作用于血栓,消溶率越高;高频超声作用于血栓时,消溶率却较低;当频率一定时,血栓消溶率随着超声功率增加而增大;同时发现随着血栓凝龄的增加,血栓消溶率依次降低。因此,可以肯定,超声波具有溶栓效应,这为利用超声治疗血栓类疾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脑血栓是脑血管栓塞或脑缺血性疾病。研究制疗脑血拴的药物,对脑血栓患者是一福音。本实验是用新研制的溶栓丸浸出液,做药物效应的动物实验报道。实验包括体外溶解血凝块的实验和体内溶解栓塞的实验。体内实验采取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插管搭桥手术法,人为的制成血管内栓塞的动物模型,用来研究药物的溶栓效应。实验结果证明,溶栓丸具有较强的溶栓效力。本项实验为溶栓丸治疗脑梗塞和脑血栓,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根据。  相似文献   
8.
血栓前体蛋白(TpP)是血栓中不溶性纤维蛋白的直接前体,对TpP指标的监测可以为临床早期发现血栓形成,实施临床早期抗凝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TpP不仅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常见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上显示出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半衰期长的优点,在其他一些相关疾病领域,也开始得到重视。随着TpP在临床诊断领域意义的逐步显现,将会有更多相关的研究开展起来,为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附壁血栓的危害性众所周知,其临床中的诊断、治疗手段已经日趋先进、完善.现就如何预防,从流变学的角度对附壁血栓的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血栓的动力学方程出发,对血栓的动力学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粘性系数存在一个临界值,当血粘度超过该值时,血栓首先在管壁附近形成,并逐步向中心扩展;对于非线性流体,非线性系数会加剧血栓形成,有时会同时在管壁和中心形成栓塞.而当血粘度低于临界值时,血栓能逐渐化解以至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