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0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配额时代的全面启动,使全球纺织经济步入新的增长周期.中国纺织业如何融入国际更精细、更紧密的跨国生产网络之中,进一步促进我国纺织产业和世界纺织经济的对接和融合,加快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纺织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是国内外纺织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在后配额时代发展纺织品贸易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织物质量分级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织物性能的分类、分级信息是纺织品质量评估的直观表述。在织物客观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减法聚类与模糊C-均值(FCM)聚类的集成方法用于纺织品质量评估分析。该方法以减法聚类算法得出的样本的最佳分类数为基础,用FCM聚类算法得到具体的分类结果。将聚类中心的特征值之和定义为分级指数,进一步用于解决织物质量的分级问题。通过对法国鲁贝高等纺织工程学院自织的43块棉针织物的分析,证明了以上方法在处理纺织品质量分类、分级问题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红外测温仪在纺织测温方面的应用情况.就预置试样的发射率不同、测量位置不同及试样受到红外辐射的照度不同等3种情况对红外测温仪测量结果的影响,探讨了准确测温的最佳使用条件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纺织工业摇架加压测量仪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对力传感器的设计,数显仪表作了详细的说明,指出使用该仪器后能显著提高纱线均匀度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院“九五”科技发展规划为我院在今后五年内的科技发展指出了奋斗目标,本文通过总结我院“八五”期间的科技工作,分析了目前我院实现“九五”规划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从科技管理的角度对如何稳步实现“规划”目标提出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结合我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实践,分析和总结了实践教学现状、存在的困难和改革措施,提出一些新的尝试和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医用纺织品的分类、医用纺织品所使用的新材料及其性能,并指出其替代旧材料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唐代西南少数民族纺织品种类主要有丝织品、毛织品、麻织品、葛织品和树皮织品等。各少数民族历史进程不一,其纺织业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先进地区技术和劳动力。先进地区纺织技术水平较高,但落后民族纺织品质量并不低于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平台,对7所具有纺织背景的高校在2006—2016年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情况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探讨了纺织背景高校近年来纺织学科的发展现状,客观评价了各高校纺织学科的学术影响力.研究结果显示:苏州大学和江南大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数量和金额都明显高于其他高校,总体科研竞争力较强;武汉纺织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的纺织学科获得资助项目的数量和金额占比较高,其纺织学科科研竞争力强;综合性的纺织背景高校越来越倚重其他学科的发展,而对传统纺织技术创新性的研究很少,今后应在传统纺织技术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0.
Various types of wound debridement approaches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in clinical practice such as autolytie, enzymatic. biodebridement, mechanical, and surgical debridemenl techniques. A critical look at these various options can explain their potential but also their limitations. In this study, a novel textile pad, which is composed of polyester filaments on the fleecy side and a bioeompatible coating on the opposite side, was made to provide a safe, inexpensive, easier and especially more efficient debridement process that can be used in all healthcare settings by all healthcare practitioners. Eighteen kinds of samples were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pile density, ground yarn count and coating amount. Dimensional morphology, stitch density, mass per unit area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to study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of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extile pad for wound debride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ensile strength and suturing strength at piped site increased obviously with the increment of ground yarn count, while the amount of coating could also have a slight impact on these two properties. However, compressive load was mainly affected by pile density, with no obvious relation to ground yarn count and coating amou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