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拉深时开裂及多次拉深的问题,探讨了锥形多层拉深模的设计方法.介绍了其结构及参数的确定.该模具改善了拉深件的质量,提高了效率,对类似零件的拉深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板坯结晶器钢水凝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实测结晶器铜板温度计算的热流量作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结晶器内凝固传热方程.对凝固传热方程进行了离散化,利用ANSYS商业软件进行求解,得到凝固坯壳的应力、应变情况,从而确定连铸结晶器壁的合理锥度.  相似文献   
3.
超高压气井的节流系统对气井的生命周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合理的节流工艺,不但可以延长气井开采寿命,还可降低成本。对国内超高压气井使用的节流工艺进行了介绍,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对川西北气矿产气井不同节流工艺内流场进行仿真,运用流场分析软件对单级节流和两级节流工艺系统内部的压力、流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不同节流工艺系统合理CV值及开度,得到了不同节流工艺系统的最高流速,提出了现场不同节流工艺下的节流参数选择及使用建议。研究表明,3种节流工艺均可满足节流要求和现场生产情况,其中,单级节流工艺简单,但流速均在850 m/s以上,阀门冲蚀严重;一级固定二级可调节流的最大流速在550~600 m/s,低于单级节流,但最大产量受限;两级可调节流的最大流速与一级固定二级可调节流相仿,可实现按需调产,但成本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反演变换推导出的圆环面与斜椭圆锥面相贯线投影的参数方程,完全满足计算机绘图的要求。在计算机绘图上,应用这一参数方程编程,除了赋值不同外,对绘圆环面与斜椭圆锥面、斜椭圆柱面、圆锥面、圆柱面相贯线的投影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5.
对现有数控线切割机锥度切割机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种解决大锥度切割的新机构,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6.
在液性塑料锁定机构设计制造中确定一个合理弹性套薄壁壁厚是关键之一,作者针对原计算公式的缺陷通过较全面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推导得出确定弹性套薄壁壁厚的方法和计算公式,从而满足了结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工件镗孔加工过程中孔尺寸超标问题,从工件、设备、加工过程等方面分析了孔尺寸超标的原因,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车床尾座套筒的伸出长度对车床的静刚度有较大的影响,伸出长度愈长,静刚度就愈低。通过试验,得出了CA6140型车床尾座套筒伸出长度与车床静刚度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光锥耦合ICCD成像系统的光响应均匀性,对光锥耦合过程造成光响应不均匀性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用微观图解的方法清晰剖析不均匀性的产生机理. 从CCD光敏元、光锥纤维、像增强器光纤面板输出面的微观结构出发,通过实测图像合成,模拟再现了不均匀性的产生过程,分析了其主要因素,阐明了不均匀度的严重性,提出了通过减小光锥光纤直径改善ICCD的响应不均匀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耦合的理论分析,模拟了实际的拉锥过程,构建了光纤耦合器对光谱响应特性的理论模型。详细分析了不同熔烧长度和不同拉伸距离对光谱响应的影响,熔烧长度越短,拉锥曲线震荡越剧烈,到达归一化光功率为0.5所需要的拉伸长度越短,会出现更多的震荡包络;拉伸距离越长,产生的包络震荡越多,波长间隔越密,对光谱响应越为敏感,从实验中验证其合理性。这一模型的建立将大大减少实际工作中的盲目性,对光纤耦合器制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