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用IDX法测定马尾松和樟子松种子发芽能力的方法及其标准化。结果发现,马尾松和樟子松种子浸种16h后,在15℃、相对湿度接近100%的培养箱内培养56h,然后在25℃、相对湿度40%的条件下分别干燥3h、2h,再作射线摄影,此时生活种子与死亡种子含水量的差异能在射线照片上形成密度反差,据此可以测定种子的发芽能力,即生活种子含水量高,吸收射线能力强,在射线图象上表现为密度均匀,胚与胚乳界限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应用软X射线检验林木种子活力 ,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林木种子的活力 ,从而快速得到林木种子的播种品质 ,为林木种子检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大兴安岭地区种子园樟子松疱锈病发生的严重危害.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人工接种试验结果,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松芍柱锈菌,其转主寄主也只有芍药一种.  相似文献   
4.
5.
对榆林地区不同林龄樟子松群落的自疏规律、生活史对策、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自然更新等进行研究.榆林地区的樟子松群落不是稳定群落,但其有很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目前正处于适应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的过程中,在今后的营林中应该注意防止病虫害大面积爆发,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6.
三种不同植物多酚提取物的抗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三种不同植物材料的多酚提取物进行了总多酚含量测定,并采用试管液基稀释法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对粗提物进行了抗真菌活性试验,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楹度对多酚粗提物的抑菌性有一定的影响;龙血竭的总多酚含量最高,对全部供试真菌具有显著抗菌活性,其[MIC]为(0.078-20.0)mg/mL;落叶松和樟子松树皮提取物的总多酚含量次之,对大部分供试菌株具有抑制作用,其[MIC]为0.156 mg/mL-20.0 mg/mL。  相似文献   
7.
激光加工在木材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传统机械加工不可比拟的优势。影响激光切割木材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切割机参数和工件的性质,由于木材的性质很复杂,并且激光切割时的镜头高、功率、切割速度等参数具有交互作用,造成三因素同时作用的显著性不明显,使激光切割木材的效率不易控制。为获得更理想的切割效率,对激光切割木材的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为了减少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细化加工参数,分析镜头高和功率二因素对切割缝深的影响程度,以樟子松为例,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重复试验方法,在切割速度一定的条件下(v=100 mm/s),确定镜头高和功率对缝深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以及多重比较分析,确定合理的参数为功率41.6 W、镜头高6 mm,或者功率65 W、镜头高6.5 mm。在此条件下可得最大切割缝深为4.5~6 mm。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根内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特征, 以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和不同林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采用野外调查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 鉴定并分析沙地樟子松根内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特征。在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根尖样品中共获得520个真菌 OTUs, 隶属于5门87科197属, 其中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较高, 分别为54.98%和39.27%。天然林优势菌属 为 双 子 担 子 菌 属 (Geminibasidium) 、 红 菇 属 (Russula) 和 Phialocephala, 人 工 林 优 势 菌 属 为 乳 牛 肝 菌 属(Suillus)、Phialocephala 和口蘑属(Tricholoma), 其余菌属的相对丰度随林龄的变化波动较大。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根内真菌α多样性指数随林龄增长均呈降低趋势, 成熟林根内真菌α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沙地樟子松近熟林、中龄林和天然林(P<0.05)。沙地樟子松天然林与人工林根内真菌群落结构变异性较小。其中, 天然林与成熟林根内真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 与近熟林根内真菌群落结构最接近。共生营养型真菌比例随林龄增长而逐渐增大, 腐生营养型和病理营养型真菌比例随林龄增长逐渐减小; 天然林与近熟林共生营养型真菌的占比较为接近, 腐生营养型真菌在天然林中占比较大。沙地樟子松根内真菌群落结构复杂, 物种丰富多样, 外生菌根真菌和未定义腐生菌为主要功能类群, 部分真菌在不同林分的生态策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松沫蝉与松枯梢病的关系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表明,松枯梢病(Sphaeropsis sapinea)是辽宁单古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林木死亡的直接原因,松沫蝉(Aphrophora flavipes)对松枯梢病的发生与危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防治松枯梢病的过程中,不能忽略松沫蝉的防治。用50%甲胺磷原液或5倍液注干或涂干、500倍液喷雾等是防治松沫蝉幼龄若虫的适宜措施。采用“林敌”烟剂防治成虫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