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吖啶橙(Acridine orange)荧光染色法进行了遗传毒理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验内容包括:(1)中国仓鼠体外培养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2)中国仓鼠活体中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3)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4)孕鼠骨髓与胎鼠肝血微核试验。与Giemsa染色法相比,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有染色特异性强、色泽鲜艳、重复性强、实验结果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槲皮素诱发人淋巴细胞SCE及DNA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司法管辖关于船舶扣押的法律不仅在实质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在程序法上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该文对不同的司法管辖体系关于船舶扣押的法律作了介绍,重点讨论姐妹船扣押、错误扣押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黄芪等对CP诱发小鼠染色体畸变,SCE和微核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染色体畸变、体内 SCE 技术和微核测定法研究了黄芪、当归和丹参对环磷酰胺(CP)诱变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黄芪等3种中药本身对小鼠无诱变作用;黄芪、当归对 CP 的诱变有明显防护作用,丹参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核糖体DNA的ITS序列探讨滇桐属的系统学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直接测序方法 ,对来自椴树科、梧桐科、木棉科 17属的 33个种和作为外类群的锦葵科 2属4个种的核糖体DNAITS区 (含 5 8S区 )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滇桐属 (Craigia)与椴树属为姐妹群关系 ,二者构成单系类群 ,因而将滇桐属置于椴树科中较为合理 ;刺果藤属和翅子树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并与蚬木属和柄翅果属构成一个单系类群 ,二者可能与椴树科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榴莲属与椴树科的破布叶属构成单系类群 ;山芝麻属与椴树科、梧桐科和木棉科构成并系关系 ;因此 ,这些属的系统位置尚需进一步确定。综合分析的结果支持将椴树科、梧桐科和木棉科归并到锦葵科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甲苯二异氰酸酯对小鼠遗传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考察受试物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是否具有遗传毒性.通过小鼠染色体畸变实验,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实验进行检测.在给予甲苯二异氰酸酯1/16LC50和1/8LC50剂量的染毒组对染色体畸变率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无显著性影响(P>0 05),而1/4LC50以及1/2LC50剂量的染毒组对染色体畸变率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 01),结果显示,甲苯二异氰酸酯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7.
脉冲电流电磁场对淋巴细胞染色单体互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模式的脉冲电流电磁场(PCEMFs)对离体的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电磁辐射,初步得出PCEMFs对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影响的规律:细胞SCE和破坏的程度与PCEMFs的磁感应强度Bm及其变化梯度dB/dt呈正相关关系.提出了使细胞SCE发生变异的临界参考指标,其中Bm为0 15T,dB/dt为1 8×104T/s,破坏的临界参考指标分别为2 64T和3 3×104T/s,为强电流脉冲放电环境的电磁防护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细胞SCE及破坏的程度和PCEMFs中电场和磁场的空间相对位置有关,电场和磁场相互垂直的PCEMFs对细胞的影响程度比其他结构形式的PCEMFs显著.  相似文献   
8.
研究三峡民歌中的女性情结,特别是情歌的“姐儿中心”现象可以发现,不是三峡民歌占据女性情结,而是女性情结占据三峡民歌。“姐儿”阿妮玛是原始意象,她象征着女神崇拜。与“姐儿”相关的是“幺姑”阿妮玛和“郎”——阿妮姆斯,也都被女性情结所规定。本文对哭嫁歌也进行了独特的心理阐释,认为哭嫁是哭出一个母亲来,象征女性的节日,而哭嫁歌就成了女性——母亲的绝唱。  相似文献   
9.
经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小鼠骨髓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分析,以及致哺乳动物的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发生试验,研究了不同性质的生化灭鼠剂对人和小鼠体细胞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无论生化灭鼠剂是否具生理毒性,对人和小白鼠体细胞均不具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