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一种新的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吴茱萸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romasil 100-5C18ODS2色谱柱(5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水(51:49),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90 nm。结果吴茱萸碱与吴茱萸次碱均在0.1~1.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吴茱萸碱的回归方程是Y=1130.7X+2.9721,R~2=0.9998(n=6),回收率为100.26%,RSD为1.87%;吴茱萸次碱的回归方程是Y=916.84X-9.9512,R~2=0.9994(n=6),回收率为100.37%,RSD为2.64%。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可以用于吴茱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吴茱萸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对中药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的化学成分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分离鉴定了六个化合物,分别为吴茱萸碱(evod iam ine 1)、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 2)、14-甲酰基二氢吴茱萸次碱(14-formyld ihydrorutaecarpine 3)、1-甲基-2-[(6Z,9Z)6,9-十五二烯]-4(1H)-喹诺酮{1-methy-2-[(6Z,9Z)-6,9-pentadecad ienyl]-4(1H)-quinolone 4}、二氢吴茱萸新碱(d ihydroevocarpine 5)、β-谷甾醇(-βsitosterol 6).其中主要有效成分吴茱萸次碱的收率比其它文献[1,2]报道的高出几十倍,作者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收率高的吴茱萸次碱提取分离方法,从而为大规模分离生产吴茱萸次碱提供一个科学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吴茱萸次碱对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吴茱萸次碱处理SGC-7901细胞,采用MTT法评价吴茱萸次碱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吴茱萸次碱对SGC-7901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其对caspase-3的表达影响.结果表明吴茱萸次碱激活了caspase-3,引起明显的SGC-7901细胞G2/M期阻滞和凋亡.  相似文献   
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和B3PW91方法对吴茱萸次碱的几何结构进行了全优化,得到吴茱萸次碱的平衡几何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吴茱萸次碱是一个平面结构的分子.在相同水平上计算了吴茱萸次碱的红外和拉曼振动光谱,依据计算结果,对吴茱萸次碱分子的振动基频进行了理论指认和归属.在红外光谱中,所有振动模式均具有红外活性,最强的振动频率为1 729 cm-1,摩尔吸光系数为1 461 L/(mol·cm),归属于C21O22的伸缩振动.在拉曼光谱中,吴茱萸次碱的所有振动模式也表现出了拉曼活性,最强的吸收峰频率为1 630 cm-1,吸收强度为170.8km/mol,由C21O22键的伸缩振动吸收所贡献.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吴茱萸次碱的结构和生物活性关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小儿腹泻外敷膜剂的提取工艺.采用双提法(即水提挥发油,醇提生物碱),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加醇量为考察因素,并以吴茱萸次碱的质量分数为指标,考察提取的最佳工艺.初步确定挥发油提取为10倍量水,提取6 h;生物碱提取为6倍量质量分数为90%乙醇提取2次,每次1 h.确定了小儿腹泻外敷膜的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