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无后坐炮发射时火箭弹中引信擦地炸机构微小弹簧的运动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在考虑弹簧质量的情况下建立了弹簧和导电杆之间的物理模型。该模型的微分方程计算结果表明微小弹簧在弹道上的振动过程会使导电杆的受压产生周期性变化,尤其是在一些波谷处,导电杆几乎不受压力,此时如果有火箭加速和其它装配缺陷等因素的影响,就会引起弹丸在弹道上的早炸。  相似文献   
2.
射序对多管火箭武器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多管火箭射击顺序对其振动特性和密集度等系统性能的影响,为优化射击顺序提高射击密集度提供直接的方法。应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和发射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多管火箭武器射击顺序与多管火箭武器系统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对某多管火箭武器不同射击顺序下对应的振动特性和密集度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多管火箭武器不同射击顺序下的振动特性和密集度不同。该文方法为优化射击顺序提高射击密集度提供了直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极大值原理及动态规则讨论不定点飞行多级火箭的最优控制问题,得出最优控制为β≡β?,φ≡φ0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了多管火箭炮控制柜内外耦合热作用的解耦计算,在分析多管火箭炮控制柜内外热环境的耦合传热机制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求解多管火箭炮控制柜内外耦合热效应的工程计算方法。将多管火箭炮连续发射时控制柜外的燃气流加热作用转化为控制柜内热分析的浮动热边界条件,避免了难以实现的直接耦合求解。利用该方法对某多管火箭炮连续发射时的瞬态热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控制柜内的瞬态温度场,分析了相关因素的影响,为多管火箭炮设计定型及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多管火箭随机发射与飞行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该文从武器全系统弹、炮、药、环境一体化的角度,在多管火箭发射与飞行动力学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多管火箭随机发射与飞行动力学数值仿真系统。对某多管火箭振动特性、动力响应及射击密集度等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得到了一系列试验验证。由仿真系统仿真得出的某多管火箭武器密集度试验方案减少了试验用弹量82.5%。  相似文献   
6.
基于粗集的武器研制风险分析的解释结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风险分析及其在火箭武器研制领域的实际,提出在辨识风险因素后利用粗集处理专家识别的层次风险因素,将系统工程理论中的解释结构模型法运用于风险分析的新思路。分析了某火箭炮改进项目总体方案的风险,建立了该方案的风险模型和解释结构模型,从纷繁的风险因素中找出了相互影响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其解释结构模型得到了某火箭炮武器系统改进的风险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多片尾翼布局弹箭气动特性数值计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多片尾翼布局弹箭的气动特性.以三维Navier—Stokes方程为控制方程,用CFD方法对4片、6片与8片平直形尾翼和卷弧形尾翼弹箭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的气动特性结果与风洞实验结果基本吻合,为多片尾翼布局弹箭的气动设计及尾翼片数的合理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关于多级火箭的优化理论(20)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比较简明的方法对带助推火箭的多级火箭,给出其优化准则;并在喷气速度严格递增的条件下,给出其较优准则,且对这些情况下已制造成型的火箭,给出了最佳点火次序。  相似文献   
9.
单兵火箭燃气射流冲击噪声场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单兵火箭冲击射流流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定向器管尾附近区域的燃气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给出了发动机工作早期阶段冲击射流噪声场形成过程的计算结果。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可知:对于开放式定向器尾管结构,燃气射流压缩空气产生的冲击波会对局部发射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在进行单兵火箭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影响因素,采用合理的设计结构以避免这一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旋转火箭在光滑定向器内运动情况的全面分析,考虑到弹、炮之间由于间隙的存在,可能会出现“断续接触”的现象,从而抛弃了文献[3]中“前、后定心部连续接触管壁”的基本假设,提出了膛内运动的分段解法,并利用所建立的“分段”模型对某弹的膛内运动姿态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其结果与文献[1]的实验比较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