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8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族具有一种可称为广纳性文化根系 ,表现为对异质文化的宽容、平等和吸纳和对苗瑶文化、汉族文化的宽容和吸纳 ,形成了壮族许多再生文化、杂糅文化形态 ,也使壮族文化符合生态文化的共生规律。  相似文献   
2.
当代杰出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擅长将非洲传统文化融入小说的创作,揭示现代的主题。其第二部小说《秀拉》中水的意象和象征贯穿全文,非裔美国黑人的文化传统有着水一般的内涵,神秘而独特;水映照小说人物的复杂的意识和心理;而美国黑人的生命和抗争精神更是如水般息息不止。  相似文献   
3.
翻译者的个性主要是由“翻译是一种再创造”这一翻译的基本特性决定并通过译入语所必然会具有的时代性以及译者的生活经历和文学修养所展现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翻译理论以及翻译实践也必将与时俱进,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硝酸溶液再生阳离子交换树脂回收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硝酸再生大孔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回收镍。D113树脂经再生——转型模拟循环加速试验,测其因周期性体积变化而导致疲劳裂球的性能,裂球率为8%,回收的硝酸镍可用于生产,表明此方法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5.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诗歌集《苏珊娜·穆迪日记》逆向采用荣格原型理论构造的“集体无意识—原型—原始意象”完美逻辑结构,回顾加拿大拓荒期间,加拿大先祖穆迪夫人摆脱身份错乱感、实现“再生”的经历,完成穆迪夫人“再生”原始意象的构建;剖析穆迪夫人“再生”原始意象的激活与穆迪夫人“再生”原型的显现过程,实现“再生”原型的建构;展现“再生”原型所象征的加拿大拓荒先祖选择回归旷野、构建加拿大独特文化的加拿大式坚守精神,促成“再生”原型背后加拿大民族集体无意识在加拿大人心中的回归。这一逻辑结构的逆向运用,使加拿大人民感受到了祖先遗传下来的强大精神指引,有利于加拿大人民重新审视自我,拾获精神遗产,构建民族身份归属。  相似文献   
6.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骡子"意象内涵丰富,形式多变。它首先代表着主人公悲惨的命运,随后则不仅指代黑人民族的命运,而且喻示整个人类的命运,象征人类普遍受奴役的一种状态。而在"骡子"的死亡和再生之间则蕴含着战胜这种奴役的方法。从"骡子"意象不仅可以看出珍妮是怎样一步步摆脱掉"骡子"的命运,到最后完全把它扬弃,获得作为一个人最大意义上的自主意识,实现了她的也是全人类的自由梦想,而且还可以看出这部小说不仅表现了黑人女性的觉醒,涉及了种族、性别和文化问题,还表现了人类的悲剧命运,流露了作家对整个人类命运严肃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关于冠礼举行时间,历来是礼学研究中关键而聚讼难已的问题。文章以“再生”神话的知识、视野和四重证据法,在世界范围成年礼举行时节、象征意义与庆祝宇宙重生的庆春仪式的象征性认同关系的通观下,结合中国以庆春仪式实践报本反始的“再生”神话,和新出《日书》文献,重新考察了《夏小正》“二月冠子取妇”的记载,尝试对中国冠礼原初行礼日期及其仪式象征进行新的探讨,试图提供一种化解纷争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描写了主人公伊凡在与死亡面对面的对话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步觉醒,开始了对生活的思索和生命意义的追问,在参透了“向死存在”的实存状态的真理以后,终于从“沉沦”中解脱出来,并在领悟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对他人之爱的终极关怀中保持了生命的尊严,获得了精神的重生。  相似文献   
9.
《阿凡达》全球效应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启示,文章试图通过对伊娃原型的解读剥开《阿凡达》背后的反现代性因素。伊娃女神是"大母神"观的体现,影片《阿凡达》借助这一手段融合本土化的印第安文化与巫术——萨满传统将新神话主义复兴的主流推向高潮。历史与记忆的启示也给中国文化提供了一种反思的可能性,因而召唤世纪转折中的中国人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两对恋人关系的比较,力图向人们揭示劳伦斯此书所蕴含的丰富哲理:死亡与新生,毁灭与创造是相伴相随的;旧世界必然灭亡,它是新世界诞生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