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国内第一个综采放顶煤开采矿区铁路线下压煤试验面的成功经验,总结了试采中对铁路所采取的各种分析和维护措施,分析了该采煤方法下的地在移动和变形特点,为我国“三下”采煤领域提供了具有特色的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地下开采的影响,黄土覆盖层变形裂缝规律,提出以开采方法和工艺方式来控制或减弱地表变形裂缝破坏程度,并在保护地表建筑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回收“三下”呆滞煤炭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具有运动内核的环形槽道的平行科特(Couette)紊流理论,对列车位于中心通过圆形隧道的空气阻力计算提出了一个比较简单、准确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地缘政治视野下的近代云南铁路网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观察近代云南铁路网规划,可以帮助理解云南的地缘战略地位和近代云南独特的地缘政治形态。回顾近代滇人对滇蜀、滇桂、滇缅、个碧石、石佛等铁路的倡议、规划、设计、建设的历史,对今天云南省构建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针对合资铁路建设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广东省三茂铁路总公司股份制改造的实际工作为案例,对合资铁路股份制改造中的关键问题着重从法理角度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同时也证明了铁路进行股份制改造的难度。  相似文献   
6.
收缩徐变效应在高速铁路混凝土桥梁的施工和建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其会引起桥梁的变形,诱发高速列车运行安全平稳性受到影响。针对该问题,首先选取中国高速铁路中大量采用的32 m简支箱梁桥结构,考虑结构配筋及施工步骤,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JTG2012标准中的收缩徐变模型,分析收缩徐变引起的桥面变形。在此基础上,基于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将收缩徐变导致的桥面变形视为边界条件,建立考虑收缩徐变的高速列车-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模型。最后,借助该模型,研究收缩徐变效应对高速列车乘坐舒适性和运行安全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收缩徐变效应主要影响高速列车的动态特性,而对轨道和桥梁结构的动力学行为影响较小;在收缩徐变效应下,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可以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7.
煤炭资源开采必然对地表产生影响,准确预计开采后地表变形程度是实现地表建筑物安全的重要举措.多学科多领域的结合对煤矿科学安全开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以概率积分法为基础,应用距离幂次反比法对其进行改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重复采动地表变形GJ-CB预计算法.并以GJ-CB预计算法为基础开发了《重复采动条件下地表变形叠加系统》,通过某矿的应用检验,得出将该系统和算法预计精度较高,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科技发展的方向与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总结了轨道交通系统领域面临的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需求,以及国内外该领域技术产业发展趋势.以此为基础,总结了我国轨道交通系统未来发展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和需攻克的关键技术瓶颈,而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与科技创新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为我国轨道交通系统科技未来发展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型公交服务产品如高铁快巴仍然缺少相应的运营方式的情况,对高铁快巴的车辆调度与人员排班的综合优化问题进行研究。为发挥高铁快巴灵活性的优势,引入了满足司乘人员工作时间要求的时间窗约束,建立了考虑司乘人员时间窗的高铁快巴车辆调度与人员排班综合优化模型。通过算例计算,得到了高铁快巴的最优调度与排班方案。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多线调度独立优化,在高铁快巴的优化问题上使用综合模型的效果更好,综合优化后运营成本比原运营方案降低约8.98%、比独立优化降低约4.73%,同时减少了司乘人员数量,验证了该模型在解决高铁快巴问题上的正确性与良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钱爱国 《科学之友》2009,(2):100-102
在现代铁路施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兼顾公平和效率,设计出一套适当的薪酬体系是企业在这一时期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就现代铁路企业施工薪酬设计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