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丙酸盐对厌氧氨氧化除氮性能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有机碳对厌氧氨氧化的长期影响, 向厌氧氨氧化膜生物反应器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丙酸钠, 研究对反应器的除氮效能以及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表明: 反应器主要的脱氮过程由CandidatusBrocadia完成, 当丙酸钠浓度为100 mg/L时, 反应器中由于异养细菌的生长, 可实现碳氮的同步去除, 平均总氮去除率可达91.9%。当丙酸钠浓度为200 mg/L 时, 对Candidatus Brocadia的抑制作用导致反应器除氮性能下降, Candidatus Brocadia的丰度降至41.2%, 总氮去除率降至 78.8%。在有机碳抑制作用解除后, 反应器的除氮性能恢复为86.8%, Candidatus Brocadia丰度增加到54.0%, 但群落多样性下降, 属水平的微生物组成有较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用新型磷酸铝分子筛和硅磷酸铝分子筛作催化剂,对丙酸和正戊醇液—固相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合成条件及用不同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对醇产率的影响,当醇酸摩尔比为1.2∶1、催化剂用量为0.6~1.0g/mol丙酸、带水剂环己烷用量为5.0ml/mol丙酸,反应温度为140~160"C时,5hr酯化反应的酯产率大于98%.同时对酯产物的物理常数进行了测定,实测值与文献值相符.  相似文献   
3.
在常压、微波辐射条件下,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以丙酸和异戊醇为原料,合成了丙酸异戊酯。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的用量为0.25 g,丙酸的用量为0.2 mol,异戊醇的用量为0.60 mol,微波辐射功率为750 W,辐射回流时间为12 min,酯化率可达96.6%。与常规加热方法相比,具有反应速度快、转化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Ru/ZrO2.xH2O催化剂对丙酸甲酯进行加氢反应研究,并用XRD和XPS对反应前后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时机械搅拌速度、沉淀剂的种类、沉淀时溶液PH值、催化剂灼烧温度及金属担载量等因素对Ru/ZrO2.xH2O催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搅拌速度、选择合适的沉淀剂以及Ru担载量能够明显提高催化剂加氢活性,而加大沉淀时溶液PH和升高催化剂灼烧温度则对催化剂性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磷钨杂多酸催化合成丙酸异戊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磷钨杂多酸H3PW1 2 O40 ·2 9H2 O为催化剂 ,对丙酸与异戊醇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 .考察了催化剂的用量、醇酸比、反应时间和带水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酯化率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 :醇酸比为 1.5∶1、磷钨酸的用量为 3 .6 g mol丙酸、反应时间为 2 .5h、带水剂苯用量为 10 9mL mol丙酸 .在上述条件下酯化率可达 99%以上 .  相似文献   
6.
固体超强酸S2O2-8 /ZrO2-Al2O3催化合成丙酸苄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固体超强酸S2O8^2-/ZrO2-Al2O3催化苯甲醇与丙酸的酯化反应合成了丙酸苄酯,实验结果表明,S2O8^2-/ZrO2-Al2O3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考察了苯甲醇与丙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带水剂环己烷用量对酯收率的影响,在典型反应条件下(苯甲醇与丙酸摩尔比=1.2:1,1.0g催化剂/0.33mol丙酸、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3.0h和10ml环己烷),丙酸苄酯的收率可以达到86.6%,该催化剂易于回收且可重复使用,具有良好的活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甲苯为原料,通过硝化、还原、酰化、甲基化合成了莱敏拉唑中间体2-甲基-N-甲基-N-(2-甲基苯基)-丙酰胺。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了标题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学参数为:a=1.18046(2)nm,b=2.0406(4)nm,c=0.6141(2)nm,V=2.2629(7)nm3,正交晶系,空间群pna21,Z=4,Dc=2.296g·cm-3,F(000)=928,μ=2.33cm-1,最终一致性因子R=0.047和RW=0.051.分子中磷原子为SP3杂化,与S(l)、O(l)、C(10)和C(31)四个原子形成扭曲的四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9.
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聚酰胺、硅胶柱色谱,结合溶剂分配及重结晶技术,从芦荟叶液汁的浓缩物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种蒽醌类化合物,经综合波谱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结果为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i cion)、大黄酚 (chrysophanol)、大黄素 (emodin)、大黄酸 (rhein)及一个自然界新发现的化合物:1,8-二羟基-9,10-蒽酮3-甲基-(2羟基)丙酸酯 (1,8-d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methyl-(2-hydroxy)propionateester)。  相似文献   
10.
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丙酸与苯胺缩合反应机理。并用MNDO方法进行了优化计算,得到了丙酸苯胺盐及其质子化的丙酸苯胺盐的平衡几何构型、净电荷和酸催化下的亲核加成及消除反应的势能曲线。由过渡态能量与基态能量之差求得这两个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32.48kJ/mol和581.32kJ/mol.计算结果表明,消除反应是速度控制步骤。由计算结果发现,质子化后丙酸羰基碳原子上的净电荷增大,前线分子轨道的能级差比未质子化的能级差小得多,即质子化后前线分子轨道间更易相互作用。这表明酸催化大大增强了反应活性,酸催化的本质在理论上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