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59篇
综合类   298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The medical use of bee venom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 RA ) has a very long tradition. In this study,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polypeptides from bee venom were carried out on sephadex chromatography, heparin sepharose CL-6B chromatography and HPLC. Several fractions were extracted, and their effects on activation of splenocyte and THP-1 cell were studied. The inhibitory fraction was selected for further studies. Finally, BVⅠ-2H that the HPLC elution profiles was a single peak was isolated by C8 column. ESI- MS detec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BVⅠ-2H was a fraction of bee venom, and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major component was 644.8. BVⅠ-2H could inhibit ConA-induced splenocyte proliferation, IL-1 production and interfere with splenocyte cycle in mice. Moreover, BVⅠ-2H could inhibit PMA-induced TNFα production in THP-1 cells, which was due to its inhibitory effects on TNFα mRNA expression and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of IκBα. Our studies indicated that BVⅠ-2H was one of the anti-inflammatory components of bee venom.  相似文献   
2.
IntroductionBiomaterialsarealwaysusedinanenvironmentadjacenttolivingtissuesandblood.Celularinteractionswithimplantsareofprima...  相似文献   
3.
植物病毒增殖的超循环理论与抗病毒植物基因工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虑了两个典型的植物病毒TMV和PVY,从病毒基因组的复制,翻译和组装各个环节的反应方程出发得到了病毒增殖的动力学方程。这组方程是Eigin超循环理论在病毒RNA增殖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螺旋藻藻蓝蛋白和藻多糖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螺旋藻中提取藻蓝蛋白(SPC)和多糖(SPS),研究其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PC和SPS能够促进PHA刺激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其中SPS的促进作用有剂量依存关系。SPC和SPS能恢复T细胞受环磷酰胺损伤后E玫瑰花环形成能力,特别是对活性E花环(Ea)的形成能力有较好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强度的芒刺静电场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电场处理后细胞的增殖能力,研究了芒刺静电场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电场辐照强度对细胞增殖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电场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有抑制作用,但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Lewis肺癌细胞和非洲绿猴肾细胞Cos7则有促进和抑制两方面的效应.对于同一参数的电场,不同细胞对其响应也不同,电场辐照强度与细胞对其响应呈振荡型关系.  相似文献   
6.
当归水培苗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甘肃漳县当年的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种子经萌发而得的幼嫩水培苗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是H 0 5mg/L2,4-D;产生愈伤组织的能力依次是叶柄,根尖,叶片;愈伤组织的最佳增殖培养基是MS 1 0mg/L2,4-D 0 2mg/L6-BA;水培苗的最佳壮苗、增殖培养基是MS 1 0mg/LIAA 300mg/LLH 5 0mg/L6-BA;最佳生根培养基是MS 1 0mg/LIAA 300mg/LLH.  相似文献   
7.
0 IntroductionChitinases (EC3.2 .1.14 )areenzymesthathydrolyzechitin ,ahomopolymerofβ 1,4linkedN acetylglucosamine .Thecompletedegradationofchitinchainsisusuallyachievedbyacom plexofenzymesactingtobreaktheinitialchainsintochitooligosac charides .Theseparateenzymesthenacttobreaktheseoligomersdownintotheircomponentmonomers.Thechitinolyticsystemex istsinawiderangeoforganisms,includingbacteria[1 ] ,fungi,higherplants[2 ] ,insects[3] ,crustaceans[4] andsomevertebrates,andplaysvariousrolesbothin…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磷酸肌醇磷酸酶肌管相关蛋白14(MTMR14)在骨骼肌发生中的作用,通过组织切片和细胞培养技术研究了MTMR14敲除对骨骼肌的组织结构、成肌细胞分化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MTMR14敲除小鼠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结构较同窝野生型小鼠产生了明显变化,MTMR14敲除小鼠的成肌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成肌小管过程较野生型显著加快.MTMR14基因敲除后小鼠肌管细胞中平均细胞核数显著增加.故MTMR14基因缺失/敲除导致骨骼肌组织结构异常,干扰了骨骼肌肌肉发生过程中的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9.
主要探讨中药制剂四生散对人肺癌A5 4 9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其急性毒性.应用改进的MTT法测定四生散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四生散对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再用分剂量组灌胃小鼠的方法,鉴定四生散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四生散对人肺癌A5 4 9细胞株的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具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相关性;经四生散处理后的A5 4 9细胞呈现凋亡特征性电泳条带;在3 2倍于人的剂量时,小鼠饮食和体重均在正常水平,并无异常,证实口服四生散无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10.
菠萝蜜嫩茎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成龄的菠萝蜜树茎干上取徒长的嫩茎为外植体,研究了菠萝蜜嫩茎离体培养的条件.结果表明:外植体芽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MS 6-BA 2.0 mg.L-1 KT 1.0 mg.L-1 NAA 0.5mg.L-1;暗培养有助于芽的萌发;芽增殖的较适宜培养基为MS 6-BA 2.0 mg.L-1 KT 1.0mg.L-1 NAA 0.1 mg.L-1,连续培养7代后,其芽的平均增殖系数为4.3;本试验中增殖芽的诱导生根较难,还有待进一步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