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8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208篇
系统科学   201篇
丛书文集   98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20篇
综合类   3159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paper undertakes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f 10 measures of core inflation and evaluates which measure produces the best forecast of headline inflation out‐of‐sample. We use the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Price Index as our measure of inflation. We use two sets of components (17 and 50) of the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Price Index to construct these core inflation measures and evaluate these measures at the three time horizons (6, 12 and 24 months) most relevant for monetary policy decisions. The best measure of core inflation for both sets of components and over all time horizons uses weights based on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of the disaggregated (component‐level) prices. Interestingly, the results vary by the number of components used; when more components are used the weights based on the persistence of each component is statistically equivalent to the weights generated by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However, those forecasts using the persistence of 50 components are statistically worse than those generated using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of 17 components. The statistical superiority of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method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it extracts (in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the common source of variation in the component level prices that accurately describes trend inflation over the next 6–24 months.  相似文献   
2.
结构面间距是岩体稳定性和力学特性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岩石力学、采矿工程、边坡监测等领域的数值计算中广泛应用.本文以岩体边坡露头为研究对象,基于非接触测量获得的三维点云数据,提出一种基于密度聚类的结构面细化分类方法;在结构面粗略分组提取的基础上,通过投影变换、散乱点拟合等算法,求得结构面间距和岩体体积节理数.设计开发了结构面细化分类及间距等参数计算与分析原型系统,实际案例分析表明,本文方法可有效实现结构面的自动细化分类,并能够计算出间距等相关参数,可为岩体质量分级和岩体稳定性分析等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3.
利用浙江省2005年有关统计数据,分别采用加权平均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浙江省58个县级市、县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位.其方法科学、合理.对于帮助各地区看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确自己的经济实力提供了一个度量准则.  相似文献   
4.
基于信噪比的投资组合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收益率的协方差矩阵的特征根刻划投资的风险;用主成分综合反映证券市场的信息;用主成分的信噪比反映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与风险之间的均衡关系,并以此作为投资组合收益极大化的指标;得到了不同与H.Markowitz的投资组合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的投资组合策略-卖空与非卖空条件下的投资组合的比例,文章最后给出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对风险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商、风险投资商与风险企业之间的两层委托代理的简要分析入手 ,首先在诠释委托—代理效率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分析委托—代理效率的一个理论框架 ,并应用此框架对如何提高上述两层委托—代理关系的效率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机构的组成原理,提出一种搜寻机构中虚约束的新方法一拆杆组法,用该方法能方便地判断出机构中所含的虚约束,同时能迅速排除含有特定几何条件而实际上并不存在虚约束的机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射影几何著名的Desargues透视三点形定理推广到四面体和三维射影空间的完全n(n≥4)点形(体)中。  相似文献   
8.
吕忠刚 《应用科技》2002,29(12):52-54,51
就工业企业施工平面控制网的设计、外业观测和数据处理等各主要环节进行较细致的分析、总结和研究,综合阐述各环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工作重点,强调在设计与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主要措施,指出测量成果中应重点关注的几项主要技术指标,对于工程施工布网和建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QUANTITATIV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 (QSAR) IS A VERY IMPORTANT TOPIC FOR MANY SCIENTIFIC FIELDS AND CAN BE TERMED AS QUANTITATIVE SEQUENCE ACTIVITY MODELS(QSAM)[1] WHEN REFERRED TO THE RESEARCH ON RELATION- SHIPS BETWEEN STRUCTURES AND ACTIVITIES OF BIOLOGICAL MOLECULES, SUCH AS PROTEINS, AND NUCLEIC ACIDS. HOW- EVER,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ESTABLISH A QSAM MODEL,…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由透射和反射系统构成的组合系统的基点基面,推导出了其位置公式,结果表明这样的组合系统等效于一个反射镜,等效反射镜就是反射系统经透射系统所成的象,最后对其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