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21篇
系统科学   206篇
丛书文集   111篇
教育与普及   1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465篇
现状及发展   152篇
综合类   3979篇
自然研究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378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361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编辑学角度分析了平衡范畴的含义、类型和特性.认为质平衡是具有科技编辑特色的平衡范畴类型.平衡范畴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特性在于:平衡态较易把握;非平衡态引导深化;平衡与非平衡始终是对立统一的.科技编辑应树立平衡意识,充分发挥平衡范畴及其方法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结合近年来普通高校科研工作的实际,运用邓小平的科技理论、高校管理思想等探讨加速普通高校科研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谈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我国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夯实数学基础、提高数学能力是培养计算机专业高素质研究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无私利性规范的内涵、合理性和适用范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默顿的“无私利性”规范做新的解读,力图消除翻译上和理解上的错误;归纳了批评“无私利性”规范合理性的四种类型,并针对性地提出反批评和辩护;界定了“无私利性”规范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针对“科学管理”与“管理科学”两个概念在应用中常被混为一谈的状况,引经据典对“科学管理”与“管理科学”概念的产生、发展及其内涵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阐明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6.
走出科学教育的现代迷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与人文之争已历经上百年,在以知识为主导的新时代,科学教育倍爱世人的青睐。科学教育既是科学人才的产床,也是人性异化等扼杀人类文明、威胁人类生存的制造之所。科学教育必须走上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才能走出现代迷惘,并最终使科学真正带给人类以福祉而不是灾难。  相似文献   
7.
现代科学的复杂性审视--齐曼科学社会学思想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约翰·齐曼是一位科学家出身的科学社会学家。他认为现代科学正在从学院时代走向了后学院时代,因此其传统的学术规范即默顿规范随之也要作出相应的修正;科学进步也像生物进化,有自然选择但也有自组织能力;科学虽然并不具有绝对可靠性,但它仍然有理由值得我们去信赖。  相似文献   
8.
通过解读《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的两个观测点——“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和“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探讨了重庆文理学院近年来在这些观测点所做的努力.以此证明,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当前理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状况,阐述加强理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加强理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The philosophical analysis of chemistry has advanced at such a pace during the last dozen years that the existence of philosophy of chemistry as an autonomous discipline cannot be doubted any more. The present paper will attempt to analyse the experience of philosophy of chemistry at the, so to say, meta-level. Philosophers of chemistry have especially stressed that all sciences need not be similar to physics. They have tried to argue for chemistry as its own type of science and for a pluralist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in general. However, when stressing the specific character of chemistry, philosophers do not always analyse the question ‘What is science?’ theoretically. It is obvious that a ‘monist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should not be based simply on physics as the epitome of science, regarding it as a historical accident that physics has obtained this status. The author’s point is that the philosoph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mage of science should not be chosen arbitrarily; instead, it should be theoretically elaborated as an idealization (theoretical model) substantiated on the historical practice of science. It is argued that although physics has, in a sense, justifiably obtained the status of a paradigm of science, chemistry, which is not simply a physical science, but a discipline with a dual character, is also relevant for elaborating a theoretical model of science.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science is a good tool for examining various issues in philosophy of chemistry as well a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or science studies genera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