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5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49篇
自然研究   5篇
  2025年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刍议黔中隆起及其形成过程中的均衡沉陷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史时期中黔中隆起在曾两次明显的上隆于海平面之上,本文着重论述了红花园期末的这次上隆以及相应的均衡沉陷作用。指出均衡沉陷作用在研究黔中隆起及古构造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而且,均衡沉陷与构造上隆两者间的对立统一,也是控制沉积物质变化的制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Summary During the hibermating season, the amplitude of the cardiac action potential plateau of nonhibernating chipmunks was reduced. Replacing external Ca by Sr inhibited the electromechanical responses of these preparations. Similar properties were observed in hibernating animal preparations, suggesting that changes in cardiac function are already triggered before hibernation begins.15 December 1986  相似文献   
3.
以位于典型喀斯特地区的黔西北高原区域为研究对象,选取1995、2005、2015年3期遥感影像,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应用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近20年来的高原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黔西北高原地区湿地景观类型发生了较大变化,湿地景观类型总面积呈下降趋势;(2)研究区湿地景观类型中河流、水库坑塘和滩地等湿地景观类型面积减少较为严重,而水田、湖泊等湿地景观类型在受到人类活动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面积有所增加;(3)除滩地景观类型外,其他湿地景观类型的NP和PD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水田景观类型的LPI基本保持不变,其他湿地景观类型的LPI则是不同程度的增加,从平均斑块面积(AREA_MN)来看,河流景观类型变化最为严重.(4)研究区在近20年内湿地景观异质性有所增加,不同景观斑块在空间上趋于离散,1995-2015年间研究区内景观蔓延度指数(CONTAG)总体呈下降趋势,SHDI和SHEI均呈现出持续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坡沟系统径流泥沙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概化的坡沟系统模型,采用室内放水冲刷试验,对黄土高原坡沟系统径流侵蚀产沙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坡沟系统的产流产沙速率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产流量随放水量的增大呈明显的指数函数变化趋势,且增长率有增大趋势;产沙量随冲刷流量的增大呈幂函数增大趋势,增长率却逐渐减小;冲刷流量相同时,产沙速率随冲刷历时呈现出波动式的双峰增长趋势;在实验流量和时间范围内,坡沟系统的累积产沙量随累积径流量呈现出非常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5.
Meng  XianWei  Xia  Peng  Zheng  Jun  Wang  XiangQin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1,56(6):547-551
Evolution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and its response to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study of global change. Core sediment samples drille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during ODP Leg184 are the best materials for studying long-term variability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R-mode factor analysis of major elements in the fine grain-sized carbonate-free sediments (<4 μm) of the upper 185 mcd splice of ODP Site 1146 drilled during Leg184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hows that Ti, TFe2O3, MgO, K2O, P, CaO, and Al2O3 are representative of a terrestrial factor. The variation in the terrestrial factor score is subject to chemical erosion in the source region and thus indicates the evolution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The terrestrial factor score has three stepwise decreases at ~1.3 Ma, ~0.9 Ma, and ~0.6 Ma, indicating the phased weakening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s related to wholly stepwise, quick uplift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since 1.8 Ma. The periodic fluctuation of the terrestrial factor score since ~0.6 Ma indicates that the glacial-interglacial cycles have been the main force driv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As in the case of Chinese loess, the long-term evolution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recorded in sediment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reflects a coupled effect of the glacial-interglacial cycle and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相似文献   
6.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北段晚中生代岩体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北段分布着一些晚中生代岩体,其侵位时间在120~128 Ma之间,稍晚于同期华北克拉通内江苏徐州和安徽宿州地区(简称徐宿地区)。文章通过对上述两地区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研究,认为张八岭隆起北段岩体的岩浆来源可能是壳-幔岩浆混合形成的,并可能经历了一定的岩浆分异作用;而徐宿地区岩浆可能与深部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上述结果表明,张八岭隆起北段岩浆来源深度较华北克拉通内部徐宿地区深,断裂带内具有较强的伸展活动及岩石圈减薄程度。分析认为,断裂带的存在和活动在岩石圈减薄过程中具有诱发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抗盐渍土侵蚀混凝土的工程实践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盐渍土对建筑物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的腐蚀情况调查、工程实践及试验研究,结合现有防腐效果,提出新的防腐处理措施,来解决目前青海高原地区建筑物受盐渍土强烈腐蚀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刚性块法(Rigid Block Method)和分块法(Partition Method)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复合滑动面岩体稳定分析方法—分解平衡法(Decomposing Equilibrium Method).该法克服了RBM法不考虑垂直于滑动方向上的横向剪力而使阻滑力偏大的缺点,考虑了PM法所没有考虑的楔形体整体作用;导出了用等K值法计算岩体稳定的计算公式;并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最后结合工程实例用三种方法进行了稳定计算.DEM法求得安全系数K_(DEM)居RBM法和PM法之间.  相似文献   
9.
对青藏高原风火山现场及室内冻胀试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冻结强度的土温、含水率、土质、基础桩材料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土温高于-7℃范围内与负温近似成线形关系,冻结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粗颗粒土冻结强度大于细颗粒土,建筑材料越粗糙,冻结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10.
唐古特大黄中新化学成分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定高原植物唐古特大黄(Rhewn tanguticum Maxim.ex Balf)的根茎中的大黄降脂素(Rhapontinum)。采用元素分析(EA)、核磁共振波谱(NMa)、质谱(MS)、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等分析方法,测定其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确证从唐古特大黄中所得到的黄色针状结晶化合物为大黄降脂素,化学名3’3’5’-三羟基-4-甲氧基芪-3’-β-D-葡萄糖甙,其提取量8%左右。首次从藏药唐古特大黄中分离出高含量的上述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