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4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和科学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微生物实验教学加强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科学素质教育及提高实验队伍的总体素质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源天然产物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资源之一.近年来,利用微生物共培养产生各类天然产物的研究发展迅速.微生物共培养是一种通过模拟(微生物)栖息地/栖息环境以激活可能的沉默生物合成基因簇并进而诱导微生物产生新次生代谢物的有效方法.与菌株纯培养相比,共培养不仅增加了次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多样性,而且其生物活性及产量也得到了提高.文章就近5年来真菌与真菌、真菌与细菌、细菌与细菌等3种类型的微生物共培养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同时简要介绍了用于分析共培养作用机制的多组学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微生物共培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的进展及挑战.综述旨在为微生物共培养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并为微生物药物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4.
桐花煤污病的病原菌和病害发生特点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泽余  周志权 《广西科学》1998,5(4):314-317
1996年至1997年在广西沿海调查红树林植物病害时采集到桐花的煤污病病叶标本,用火棉胶贴片法取桐花叶面上的煤污菌斑显微观察,发现附在桐花叶面上的煤污菌有4种:番荔枝煤炱菌(CapnodiumanonaPat.,其无性阶段为狭籽小箭壳孢(MicroxyphiumleptospermiFischer.)、杜茎山星盾炱(AsterinamaesaePat.)、撒播烟霉(FumagovagansPers.)、盾壳霉(Coniothyriumsp.)。调查发现煤污病只发生在生长于河口内缘的桐花,其他地方的桐花没找到病株;几种煤污菌常常一起着生在一叶斑上;桐花煤污病具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相似文献   
5.
在证实冬种黑麦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同时,研究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冬种黑麦草增加了土壤酶的活性,使脲酶活性提高了2.75倍,转化酶活性提高了92.6%;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加13倍;改善了土壤的微生物区系,细菌数量增加1.2倍,放线菌数量增加3.4倍,真菌数量下降了44%.这些生物性状的改善,对提高地力和后作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培养技术无法获得自然生境中99%以上的微生物,而可培养的微生物也仅提供极少的形态学线索,鉴定和生理学特性经常是模糊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不可培养微生物的研究,开启了探索微生物多样性和新资源的大门。DNA杂交、rRNA分子标记测序等已经成为研究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的常规手段,可以鉴定和描述微生物群落的种群,但却不适于探索微生物复杂群落的动力学。遗传指纹图谱技术允许同时进行多样本的分析,可比较不同生境和随时间变化的微生物群落行为,是传统手段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微生物在图书馆藏书中的基本分布,结果表明:污染图书资料的主要优势菌为霉菌,其次为细菌。楼层不同,人流量不同,微生物的数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8.
紫外线照射灭菌对空调环境微生物污染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在室内的长期停留,越来越依赖于空调环境。但由于某些空调系统片面追求节能,室内的新风量严重不足,加之室内的生物性污染,导致 室内空气品质的严重恶化,对室内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及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对建筑物内的生物性污染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使用紫外线照射灭菌(UVGI)对其防治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海洋噬菌蛭弧菌对对虾病原菌及其他细菌的寄生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用宿主双层琼脂平板法,测定海洋噬菌蛭弧菌对25株对虾病原菌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噬菌蛭弧菌菌株不同寄生的范围不同,但所有供试寄主细菌都能被某些蛭弧菌寄生,形成清晰的噬斑.用相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蛭弧菌的形态及噬菌过程  相似文献   
10.
水力停留对复合生物膜-活性污泥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复合式生物膜-活性污泥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效能和反应器中微生物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RT对系统COD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对氮源污染的影响较大.随着HRT的减少,系统中的污泥质量浓度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系统的COD容积去除负荷显著增强.对微生物呼吸速率(OUR)的分析表明,维持较长的HRT能够使反应器内微生物具有更强的活性.因此,建议复合式生物膜-活性污泥工艺合理的HRT的范围为6~8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