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42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古代汉语》、《文选》乃至《大学语文》等教材中,许多注释未必科学准确,即使名家之注也常有不妥之处。要想确切读懂原文,需要多方探讨、综合研究,尤其要注意依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并结合古汉语词义的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在变,人对世界的认知也是在不断深化;对语言研究从规范、描写发展到解释认知语言学在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提出了主客观相结合的体验主义认识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理论阐述研究隐喻的理论基础,并解释隐喻与认知、隐喻与本义的关系,说明对隐喻的研究应注意解释的范围与意义,应从文化与思维入手,探讨语言的哲学实质,从而对语言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壮泰族群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泰族群的传统文化有许多共同点。这些共同点的形成,因缘于壮泰同源。两个民族的先民原来共同生活在今广西等地,一直到东汉时期。他们分离的时间,主要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开以后,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民族。这种情况,与远古时期生活在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的三大民族集团的发展正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随机环境中线性控制分枝链的概念,在文献[5]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母函数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随机环境中的线性控制分枝链的期望公式,介绍了方差函数的求法.  相似文献   
5.
罗平布依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平布依化是我国布依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保持着布依整体原生化的优秀内质,又有独特的再生创造话性。其特点是:(1)以美丽的自然环境为裁体;(2)以独特的民俗民趣为形态;(3)以鲜明的民族气质为核心;(4)以丰富的民间艺术形式为见证。强化这些特点,是建构罗平布依化价值的基本思路。“民族尊重”和“宽容姿态”是罗平布依化价值建构的起点和最后归宿。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后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原枢纽方案和原枢纽加泄洪洞方案,通过对工程地质、施工条件、运行管理、工程投资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最终选用了原枢纽方案。  相似文献   
7.
张继红 《山西科技》2007,(5):104-104,106
文章介绍了为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要充分调动物理课的“本味”和“趣味”,达到学生爱学、乐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科技报告在生产、科研各个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实用性。本文在介绍科技报告的涵义、种类的基础上,总结出科技报告的五大特点及其特有的功用。  相似文献   
9.
视点转换指重组原语信息曲表层形式,从与原语不同甚至相反的角度来传达同样的信息,使译文在结构上、语义上做出的相对于原文的调整。视点转换内涵丰富、覆盖面广,可用来解释习惯称为“意译”的许多现象,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研究视点转换对英汉对比、英语教学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Based on the five-year long dynamic tracking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peasant households of the Lishu village, the influences by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on the economy and employment of the original peasant households are discussed. On the one hand,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original peasant households and in the transfer of their employment towards non-agricultural industr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original peasant households is not so well sustainable, and is so fluctuating. Moreover,the unbalance of income distribution of the said households has been furthered, and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has made the existing labor surplus of the original peasant households more serious, particularly the women labor surpl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