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察了不同有机溶剂对松脂的酸性组分(左旋海松酸、枞酸、硬脂酸)、不皂化物和松节油的溶解性能,研究了采用溶剂沉淀分离松脂树脂酸和松节油的加工新方法;分析沉淀分离条件对松脂树脂酸沉淀产率的影响,探讨沉淀分离法松脂加工工艺条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树脂酸沉淀的化学组成,并进行理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二氯甲烷为良性溶剂溶解松脂,与松脂酸性组分的非良性溶剂乙腈混合,可以沉淀分离松脂树脂酸;滤液中二氯甲烷和乙腈可通过分馏方法分离回收、重复利用,而松节油则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分离回收;在松脂、二氯甲烷和乙腈的质量比为1∶13∶2的条件下,松脂树脂酸的产率为71 %、酸值为183 mg/g、不皂化物质量分数为2 %;该溶剂沉淀分离方法适用于马尾松松脂等松节油含量不高的松脂原料,无需特殊设备,操作工艺简单,不改变天然松脂树脂酸的化学组成,有利于天然松脂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松脂催化歧化—裂解联产对伞花烃与生物柴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脂为原料、活性白土为催化剂,进行了歧化—裂解联产对伞花烃与松脂基生物柴油的研究。考察温度、催化剂用量、搅拌转速以及时间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应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反应产物对伞花烃的含量,采用GB/T5530-2005等国家标准测定了松脂基生物柴油的理化性能。结果表明,在260℃、反应时间为90 min,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松脂液重量的10%及搅拌转速为400 r/min的适宜条件下,对伞花烃的收率达到48.28%,浅黄色油状物的松脂基生物柴油酸值为0.52 mg KOH.g-1,密度为947 kg/m3,粘度为32.3 mm2/s,灰分为0.0061%,冷滤点小于-12℃,十六烷值为40.7,硫含量为0.032%和闪点为155℃。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β–环糊精的包埋效果和保护能力,以正庚基缩水甘油醚和β–环糊精为原料,在1.5%的氢氧化钠碱性介质中反应,合成单取代烷基缩水甘油醚β–环糊精,并用FTIR、1H NMR、TGA进行了结构表征.分别用β–环糊精和2–O–(庚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对辣椒红色素进行包埋,结果表明:2–O–(庚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埋率比β–环糊精的多1倍,保护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辣椒红色素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介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纯辣椒红色素的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工艺流程通过改变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流速等参数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辣椒红色素的色价达150以上,且杂质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2静动态结合萃取姜黄油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姜黄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流体梯度升压与静动态结合萃取姜黄油的工艺研究,并利用均匀试验与正交试验进行优化. 实验得出超临界流体萃取姜黄油的优化工艺为:原料含水率5.5%~6.0%之间,先在压力10MPa、温度30℃的状态下静态预置15min,后在压力30MPa,温度45℃,CO2流量40L/h的条件下动态循环萃取120min. 结果表明,姜黄油的萃取率可达8.95%,比水蒸气蒸馏法提高了4倍,且香气纯正,证明超临界CO2流体静动态结合萃取姜黄油的工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花椒油树脂微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花椒为原料,经连续渗漉法抽提的油树脂为心材,以食用胶为壁材,经均质、乳化和喷雾干燥获得花椒油树脂微胶囊,其含水率为2.98%,心材包埋率为93.37%,收得率为93.1%,花椒油素含量为9.71%,溶剂残留量为4.5×10-6.微胶囊无破裂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超临界CO_2萃取和乙醇回流萃取花椒油风味物质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并用气相色谱-质谱对提取物进行组成鉴定。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法具有提取率高、萃取成分全面、提取时间短、无溶剂残留等优点。同时由正交试验得到超临界CO_2萃取的最佳工艺:原料粒度40目,萃取时间1.0h,温度45℃,压力33MPa。  相似文献   
8.
选择1991-1993年自然飞子成林的桐棉松林进行人工抚育试验。试验设试验林和对照林。试验林面积62.hm2,对照林面积56.hm2,对照林的起源、林龄、单位面积保存株数、立地条件与试验林基本一致。试验林于1994-1995年进行人工补植,于幼林期每年割草、砍灌、施肥2次,并进行1次透光伐,待林分进入割脂期后,再进行1次林下除草、砍灌,改善生长条件,促进林木快速生长。对照林于幼林期不补植,每年只进行1次除草、砍灌、施肥和透光伐,待林分进入割脂期后,也进行1次林下除草、砍灌外,就不再进行其他抚育措施。20年生时,试验林保存率达到90%以上,林木胸径生长年均超过1cm/a ,树高生长达到08.6~08.9m/a ,蓄积量82.m3/hm2· a ,松脂产量达到每株57.kg ,全年9280kg/hm2;而对照林胸径年生长07.~08.6cm/a(比试验林少03.8~04.8cm/a),树高年生长05.2~07.8m/a(比试验林少18.~29.m/a),蓄积量6.3m3/hm2· a ,松脂产量每株4.5kg ,全年7601 kg/hm2。试验林的林木生长明显优于对照林的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番茄红素资源,对番茄红素油树脂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碱对番茄红素油树脂的稳定性影响较弱,而光照(尤其是紫外光)、酸、氧化剂、还原剂和某些金属离子(Fe3+、Fe2+、Al3+、Cu2+)会使番茄红素遭到破坏,贮藏中需避免其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松脂连续蒸馏塔上方连接-筛孔式蒸馏塔,对优油蒸气进行分馏,连续分离出工业蒎烯,蒎烯(包括α-蒎烯和β-蒎烯)含量达94%以上。本装置设备简单、投资少、节能、操作简便。得出工业蒎烯或优油中三种单萜烯或蒎烯含量与其170℃前馏出液体积(%)的线性回归关联式,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