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该文分析了核子-核子系统EST可分离势近似方法的在壳及离壳性质,计算了3S1-3D1道的相移值及半离壳函数值,与实验数据比较,指出了EST方法的局限性.由于EST方法缺陷在于将势模型半离壳R矩阵元供作可分离势的形状因子,从而提出克服缺陷的方案,对可分近似作出相应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利用Glauber模型,讨论了重离子碰撞中的核子-核子碰撞数,并以此为基础,考虑了碰撞中核子的能量损失效应,给出了核-核碰撞末态多重数的赝快度分布随碰撞参数的变化方程.并用其分析了BRAHMS合作组在√sNN=200 GeV的Au+Au碰撞中的实验测量,所得结果与实验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高能Au+Au碰撞末态多重数赝快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Glauber模型,计算出核核碰撞中的参与者数、旁观者数及二元核子核子碰撞数.考虑到能量损失和旁观者效应对末态带电粒子赝快度分布的影响,通过对核子核子碰撞快度分布的逐次叠加得到核核碰撞末态带电粒子的赝快度分布.并用其讨论了PHOBOS合作组在高能Au+Au碰撞所做的实验测量.理论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4.
测量了22MeV质子在~(28)Si上的弹性散射和四个激发态的非弹性散射微分截面。实验数据与自洽单散射折叠模型计算进行了比较,并对有关问题作了讨论。折叠模型计算中直接使用了由电子非弹性散射实验中提取的~(28)Si核的结构信息以及密度和能量依赖的复数有效相互作用CEG。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