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9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波在还原染料染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是继文献[1]、[2]之后,对超声波染色进行理论分析的实践证明之后,以还原染料上染纯棉织物的小试入手,讨论了超声波对还原染料染色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染色技术,不但可以提高染料的上染百分率,增加匀染、透染性,还可以实现织物的低温短时间染色,同时还可以采用较少的染料获得实验所要求的色泽深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粘胶基碳布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电化学氧化方法对粘胶基碳布进行表面处理。采用电位滴定法分析测定了氧化处理前后碳纤维表面酸性官能团含量的变化,用水滴铺展方法分析了处理前后碳布润湿性能的变化情况,探讨了酸性官能团含量、织物强力与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的关系,找出了以H3PO4为电解质的最佳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3.
实验研究了活性炭无纺布表面CO2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气流速度条件下,活性炭无纺布能够很好地吸附空气中的CO2,系统的能耗也低;环境温度对活性炭无纺布表面CO2吸附效率的影响不大,但低空气湿度有利于CO2的吸附;在实验条件下,活性炭无纺布表面VOCs的吸附效率与迎风气流中VOCs的体积分数无关,与污染源的种类有关;低气流速度有利于VOCs的吸附;虽然增加吸附层的层数既有利于活性炭无纺布表面的CO2吸附,也有利于VOCs吸附,但实验中当吸附层增加到3层以上时,吸附效率随吸附厚度的增加而提高的效果不再明显,而吸附系统的阻力却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4.
合成纤维织物和棉织物热风干燥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合成纤维和棉织物作为实验样品,对纤维织物的热风干燥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在不同干燥工况条件下的纤维织物温度和干基含水率变化曲线,对合成纤维织物和棉织物的表面温度和干基含水率变化特性进行了仔细分析。在热风干燥中,织物温度与干基含水率均存在4个 阶段的变化,不同的织物具有不同的干燥特性。织物的干燥是在恒速干燥阶段完成,其干燥速率由水分表面气化速度所控制;纤维织物热风干燥的临界含水率约为10%左右,降低织物的临界含水率和延长织物的恒速干燥阶段时间均有助于提高织物的干燥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在纤维材料性能检测以及纺织品质量检测中的一些应用,并对一些值得注意的研究动向作了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内新近研制的细旦丙纶纤维,本文对其试验服的湿舒适性进行了主观穿着测试分析。探讨了服装舒适性研究的三类方法(常规容观试验、假人试验、主观试验)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对应分析的数学方法分析了形成不同细旦丙纶针织物透湿差异性的原因,总结了开发具有良好湿舒适性的细旦丙纶织物的一些原则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ulti-layered biaxial weft knitted fabric (MBWK fabric) and studies the locking angle of this kind of fabric. Moreover, a locking angle model of the MBWK fabric is estab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 according to its unique construction. Two kinds of locking angles are considered under different restraint conditions: the locking angle θ1 controlled by the inserting yarns and the locking angle θ2 controlled by the stitch yarn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ultimate value of the locking angle θ is the larger one of the two angles.  相似文献   
8.
Biodegradable polylactide acid (PLA) resin can be combined with flax fibers to produce biodegradable composite materials. In our study, commercial PLA fibers were mixed with flax fibers by a non-woven method so as to make non- woven pre-forms, which can be generated into flax fiber reinforced PLA environmental friendly composites by heat pressing technology. The tensile, flexural and impact properties are test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basic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and the influenced factors listed as making technology of the pre-forms, weight ratio of flax fibers and heat pressing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and optimized, which can be described as weight ratio of flax fibers and PLA fibers is 50/50, heating temperature, time and pressure are respectively 195℃, 20 rain and 12.5 Mpa.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 that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flax/PLA composites are quite promising compared with flax/PP composites in coclrnon commercial automotive us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is used to analyze the tensile specimen fracture surfaces, which shows voids and gaps occurring between flax fibers and PLA matrix and sign of fiber pull.out, the strength of flax/PLA interface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相似文献   
9.
采用γ射线辐射接枝的方法在无纺布纤维表面接枝苯乙烯。将接枝改性后的无纺布浸渍于丁酮/PVDF-HFP/丁醇混合液中,真空干燥后制得多孔的无纺布支撑聚合物电解质复合膜。以其为隔膜组装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LiMn2O4/无纺布聚合物复合膜/Li),进行充放电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无纺布聚合物复合膜具有合适的厚度,一定的机械强度。辐射接枝提高了无纺布与聚合物混合液的结合力,在电池的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不易发生短路,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蓄能型夜光织物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新型的铝酸盐系列发光材料,采用纺织品整理方法,开发了蓄能型夜光织物。该织物只要接受任何可见光约10min,即可将光能存储于纤维中,然后在黑暗状态下持续发光10h以上。该新型织物对人体无害,不仅解决了黑暗中无法看清周围环境的问题,并有利于环保和节省能源,可应用的范围相当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