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南京地区黑松和马尾构间所产生的自然杂种。杂种可分三类:偏马尾松型、双亲中间及偏黑松类型,其中中间类型占多数,并从枝叶形态特征(包括幼苗和成年);针叶比较解剖;球果种子性状;年生长节律;高、径生长,材积生长;木材容重;抗松材线虫以及核型等方面进行了自然杂种和双亲比较,证明该自然杂种具明显杂种优势,对该自然杂种的利用前景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
主动Lamb波结构健康监测研究中,监测信号的质量易受到环境参数变化以及人为操作误差的影响。在分析Lamb波传播特性以及主动Lamb波结构损伤监测技术原理基础上,研究采用波包分解方法获取Lamb波损伤散射信号。通过相关运算,从损伤结构响应信号中分离出健康响应信号部分,实现损伤散射信号的获取。给出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结合时间反转损伤成像监测方法,在真实环氧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板结构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与传统损伤散射信号获取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的消除环境参数变化等误差对监测信号带来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从松针中提取混合氨基酸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导从马尾松(Pinus mossonianalamb)针叶中提取混合氨基酸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方法Ⅰ和方法Ⅱ从马尾松针叶中提取18种混合氨基酸,平均收率为10-14%,。用方法Ⅱ从马尾松针叶中提取18种氨基酸的总量是用方法Ⅰ从同量松针叶中提取18种所基酸的总量的1.5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整粒玉米对绵羊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养分消化率等的影响。选择体重约24kg的杂交羔羊2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每以等量整粒玉米替代基础日粮中的玉米。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试验组比对照组高32.73g,提高20.69%(P〈0.05),饲料转化效率提高14.52%。干物质和有机物质的消化率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8.22和5.9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新疆游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叼羊"的现状及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叼羊”活动在新疆游牧民族中开展十分广泛,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文章对“叼羊”活动的历史渊源及文化特征进行论述。随着新疆游牧民族的定居化,“叼羊”活动依然被传承下来,但有弱化的趋势,文章着重从游牧民族定居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这一方面对其现状进行分析,从开发角度和措施方面对“叼羊”活动走向市场化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一种羊肉品质无损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反映羊肉品质的气味、pH值、表面纹理色泽等信息进行了检测,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多数据融合检测模型,检测结果与肉类新鲜度国家标准TVB-N值相对应,实现对羊肉新鲜度的快速、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7.
多元杂交羔羊育肥技术及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无角多赛特×小尾寒羊×滩羊三元杂交繁育的羔羊其初生重、断奶重、繁殖成活率、6 月龄体重及平均日增重比小尾寒羊×滩羊二元杂交羔羊分别提高20 . 92% 、16 . 29% 、13 . 00% 、28 . 58%及36 . 29 % , 而且三元杂交羔羊适应性好, 肉用特征明显, 是开展羔羊快速育肥生产的理想组合.  相似文献   
8.
藏系羊妊娠期补饲预混料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青藏高原气候条件,对藏系羊羔羊当年出栏困难的现状,进行了从母羊妊娠期到哺乳期进行补饲的试验。试验表明,给妊娠母羊补饲羊羔初生重比对照组增重提高了25.99%,差异显著;产后母羊继续补饲2个月,只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38.29%(P〈0.05)。此种补饲方式可为青藏高原自然条件下藏系羔羊当年出栏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箭叶淫羊藿花药中弹簧的类型和马尾松小孢子囊中弹簧的类型相同.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宰后不同时间羊肉的营养品质差异,以蒙寒杂交羔羊霖肉为试验材料,对低温条件下(4℃)宰后羊肉7个时间点(1h、6h、12h、1d、3d、5d、7d)的水分、总脂肪酸、总氨基酸以及矿物质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宰后初期(1~6h)羊肉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宰后1d的羊肉(P<0.05);随着宰后时间的延长,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逐渐降低,宰后1h的羊肉更接近我国营养协会推荐比值;矿物质质元素的含量(干基)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其原因可能与部分矿物质元素随滴水损失流失有关;总氨基酸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因此,从营养物质的含量角度分析,宰后1~6h以内羊肉的营养水平(水分、矿物质、脂肪酸)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